——看《杨恒均:今天你腐败了吗?》
这样的话听着难免不顺耳,人毕竟是善恶兼有的动物,是不是生活在外
当然书生论证,也是一种思想多元化的体现,有赤子之心,才能叫书生,虽说政治感悟上不成熟,但是在理想追求上却很真诚。我想说就人性的本身来看,谁不能绝对的好,也不能绝对的坏。都说人之初,性本善。现在看来也不客观,似乎只有自己的无辜的一样,其实人是随着周遭的环境而改变的,环境好,培养出的习惯也会好;环境不好坏,培养出的习惯也跟着坏。
在一般情形下,没有谁能刻意去行贿。而我们说的腐败太多,从官员的角度出发,因为花掉的是纳税人的钱,由此必须追问钱的去向;还可以破坏本来预定成熟的公平规矩,这样就导致若干的渎职现象,慢慢的衍生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就一般公民腐败行为,大底也是环境使然。独善其身固然可贵,但是往往被周围视为另类,慢慢的成为一种孤立者,在物质需求紧迫的当下,这样的生活下去更加艰难。翻开明朝的官员图,除了海瑞几乎是逢官必贪,就连促成仁宣之治三杨,也莫出其外。由此
造成这样现象,更多的官本位的思想,不论私下还是网上,民间一提到官,必定是一片喊打。看到一个官员的落马,无论事由,世俗里也一起喝彩。官民已经发生了不能调和的信任危机,一面不相信官员的言辞,一面公务员的考试里还有那么多的后备力量。看来公开的怎么去说,并不妨碍我们私下应该怎么做,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明白了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成熟吧!
但是道德说教是没有用,正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可能存在,彻底的清除每个人内心丑陋角落更不可能存在,这就是一对矛盾。一步到位的圣人情怀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用道德控制人,还不如让法治更完善。道德只能律己,因为那是一种精神,却不能惩人。
法治进一步完善,道德风气自然会回省,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搜索。”也可以泛指官与民的关系。个人行贿,个人的问题;官员受贿,恐怕就变成风气问题。一个良好环境的培养,还是应该由上而下。
把法律做到位了,那么每个人的贪念自然有几分顾忌。
2014年5月18日 宇の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