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9月,由于日本民主党野田佳彦政权对钓鱼岛实现所谓的“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跌入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其后,自民党重新执政,安倍晋三梅开二度出任首相,对华政策实行“硬碰硬”,中日关系仍处僵局、政府高层交流更是停滞。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此次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还是不久前中日外长在国际会议场合的非正式会面,以及日本经济界高端访华团,都是在释放着一种积极信号。但是不得不说,这与中日关系的真正改善还相距甚远,不应做过于乐观的解读。
应该看到,从海洋磋商的层级来看,主要限于司局级,而且会谈主要领域限定在防止擦枪走火等紧急事态上。而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修桥铺路”之旅,主要表现日本经济界的“积极态度”。
9月3日,安倍进行了第二次执政以来的首次内阁改组。包括安倍本人在内,19名新内阁成员中,15名是成立于1997年的日本最大右翼组织“日本会议”成员。该组织与“神道政治联盟”等其他主要右翼团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孵化器”作用。这样一个内阁能对中国有多少友好的举动,实在令人怀疑。
日本之所以此时表现出种种“诚意”,主要是因为今年二季度(4—6月),日本经济出现自“3.11大地震”以来最大季度跌幅。日本内阁府8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下降1.7%,按年率计算下降6.8%,完全逆转了第一季度6.1%的增势。“安倍经济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安倍政府急需提振经济来保住执政地位。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日本想一边捞好处一边搞围堵,肯定是行不通的。中日关系今后或许进入一个更加务实的阶段。只有重新构筑中日关系政治互信的基础,两国关系才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