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编如下:
在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内,美中关系摆脱了“低开高走”的过去的模式,显示出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在2014年,美中关系呈现出了另一种“低开高走”形态。
构成“低开”的是在年初刺眼出现的中日关系及南海问题,后半年的“高走”则以美中元首在北京上演的峰会为集中体现。到了年尾,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做出“引领世界的是美国”、“中国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这样的表述,留下了一个令人回味的结尾。
中日及南海问题的发酵均离不开大背景。但在中美元首峰会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强调“中美关系要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美国国务卿克里强调要“建设性地管控分歧”,这既为峰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美中在中日及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做了集中阐释。
而在地区政经整合问题上,中国提出的“亚太自贸区”、“亚洲投资银行”等动议或多或少地都与既有经济秩序构成了竞争关系,而亚信峰会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也同样会让美方感到竞争的压力。但中国的这些动议尚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过分地将它们解读为挑战美国地位并不严谨。而汪洋在年尾的表态则集中地解释了中国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动议的。
历史地看,美中关系进入新时代后必须解决那个被世人所关注的问题:头号全球强国与一个不断增强的地区大国将形成何种关系。这一年的实践说明,至少“美中必有一战”论是荒谬的,美中虽然无法轻易消弭彼此间的矛盾,但均有诚意和智慧让双边关系保持稳定。至于中美日后终将形成何种关系,这仍是一个"谋事在人"的问题,因为美中都处于“大转型”中:美国经济在2014年展现出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而且似乎正处于新经济强势崛起的前夜,而中国更迫切地需要搭上新经济发展的班车。
美中关系眼下的形态尚是阶段性的,戏码如何发展,还要看这两个主角日后如何建设自身。美中关系日后如何发展,因素很多,但较为直接的因素乃是中国这个“地区大国”能否一直保持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势头。
此中逻辑在于,经济合作这块“压舱石”对美中关系仍至关重要,中国不可失了自己的位置。但不论日后美中经济如何,眼下双方都需要增加经济联系,夯实民间交流的基础。在2014年,签证新政为两国民间交流添了一把火,这至少又从更加根本的角度让人们对美中系的未来可以保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