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乌克兰要闻
乌克兰商务
乌克兰旅游
图说乌克兰
名人堂
国际要闻
中国要闻
海外华人
教育信息
华媒联播
Noticia
网站首页
>>
名人堂
>>
查看详情
古丝绸之路精灵--德化白瓷
2017-12-09 22:46:45
(美国捷迅传媒泉州报道)人类在生存中认识了火,并逐步学会了用火。
在长期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泥土经过焙烧后变得坚固,而且不透水,于是人们依照生产生活的需要烧制成各种器皿,这就发明了陶器。瓦陶器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在火的作用下,对于一种物质——粘土的物理化学变化最早的有意义的运用。而高岭土的发现,让泥土在各种浓烈的气氛中被火焰所创造,被记忆加工后的艺术品,在灿烂的火焰中烧制成了精美精灵,开始走向了伟大的丝绸之路。
瓷器发源于中国,细腻精美,耐久性强,被誉为“白色黄金”。《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沿主河道向北,我们来到廷基(德化)城。我们可以说,此城所有地方,均是制作瓷碗、瓷盘的。他们对我们解释:从某个地下坑洞采掘一种特殊粘土把它堆成堆,任其曝晒、风吹雨打,从不翻动它,历时三四十年,粘土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练,就可以把它做成上述碗.杯形状,再用他们所想要的色彩在其上着色、入窑烧制。……城里有个出售瓷器大市场,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碗。”该描述是欧洲对于中国瓷器及其制作的最早记载。直到现在,法国、意大利等国仍把德化白瓷称为“马可·波罗瓷”或“中国白瓷”。
其实,从“陶”到“瓷”有个漫长的过程,火候是关键。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已经明显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当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唐诗人颜仁郁诗“药满瓷瓶酒满樽”,已有“瓷”字。
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北宋时期,德化的陶瓷业已相当发达,“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描绘的就是当时德化县陶瓷作坊遍布乡里的情景。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至清代,德化县境内民间瓷窑址已发现200多处。宋代、北宋以生产白瓷为主,南宋以生产青釉瓷器为主,元代以生产白釉瓷为主,至明代则以生产低铝高硅的“象牙白”、白瓷闻名于世。其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亚、东非等地,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之一。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
明代白瓷珍品,其釉质莹厚细腻,油光明亮,润如油脂,胎白质坚,白润如脂,略带黄色,犹如凝固的猪油,故名“猪油白”。 “BLANC DE CHINE”(汉译“中国白”)是18世纪法国人对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德化白瓷是“中国瓷器之上品”。近千年来,德化陶瓷一直以“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中国白”而风靡世界。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明清时期,随着中西海上贸易更加兴盛,福建福州港、漳州月港、晋江安海港和厦门港先后成为德化白瓷的集散地,通过海商和外国贸易公司的经营渠道,进一步扩大了销售范围。明代张燮《东西洋考》载:隆庆、万历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分市东西路”、“以我之绮纨磁饵,易彼之象玳香椒,射利甚捷,是以人争趋之”。德化白瓷进入欧洲,最初由福建商舶载运至东南亚,再由荷兰商人贩运到欧洲。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是主要出口产品,而陶瓷产地便是原初起点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金通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创作的陶瓷雕塑作品《和平之舟》,造型奇特,由两片荷叶一横一竖雕塑成帆船状,寓意“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的精神内涵。除此之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该作品不上釉就能彰显朴而不素、雅而不俗的白瓷质感,滑如脂、润如玉,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猪油白”。这种瓷种兴于明代德化窑,因其胎釉中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烧成后油光温润,胎白质坚,胎釉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在光照之下,胎釉透亮,隐约可见粉红或乳白色,才得了“猪油白”的形象称呼。
“猪油白”瓷在战火与迁徙中曾一度逐渐被人遗忘,甚至退出了中国陶瓷舞台。为复兴“猪油白”瓷,一代代德化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1960年福建省轻工业厅研究所陶瓷研究室陈瑞忠带领艺术人员攻坚克难,终于在1965年获得成功,命名为“建白瓷”,属建白瓷系列的还有德化爱德华陶瓷研究所林睦殿研制的玉白瓷等。德化巧工匠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和德化县毅术陶瓷研究所陈金通在复兴猪油白之路上也没少下功夫。早年陈金通参军退伍后,拜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门下,全心投入到陶瓷艺术创作技艺学习与研究。也是在那时候,陈金通第一次接触到明代“猪油白”瓷片,从此就对这种瓷质细腻、如脂似玉的瓷种“情根深种”,再难割舍。陈金通认为,要烧出好瓷,先要有好土。然而,为了找到适合配制“猪油白”的原矿瓷土,却是不易。上等的瓷土难得一见,多年来陈金通为了寻找稀有、顶级的高岭土而奔走于全国各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顶级的高岭土,从几十吨高岭土中精选出一两吨,通过反复实验、烧制对比,终于成功找到“猪油白”瓷土配方。
火为煤,匠工化泥土为神奇。上天总是眷顾善于思考的行者,陈金通在复兴“猪油白”期间开发出新的瓷种——“羊脂白”,其瓷骨紧致,如肤富有弹性,通透滑腻;似肌存有温度,莹润温婉。白如聚脂,冷凝如玉,清脆有声,厚重,沉静。
陈金通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借鉴现代陶瓷艺术手法,专注于“羊脂白”瓷种的艺术创新和形式创新,不断完善“羊脂白”瓷种工艺,并将“羊脂白”瓷种用在33态观音创作中,所创作的“羊脂白”瓷观音光滑如玉,崇高圣洁。
2015年元旦,陈金通的作品《古莲观音》被泉州南少林寺永久收藏。这尊观音像面部表情静谧平和、端庄慈祥,如入禅定之状;造型、衣褶、纹理的层次流畅自然,形神兼备;其瓷质洁白,纯净通透,釉质莹厚细腻,润如油脂,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创作者的非凡技艺和虔诚匠心。
如今,陈金通带领他的团队不断尝试把“羊脂白”瓷应用到更多的陶瓷造像中去,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尝试陶瓷科技创新,现在已拥有3件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由于“羊脂白”配方独特,获得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发明奖“银奖”,发明专利“煜晶瓷”荣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金奖”。其所创作的作品宏大正气,精美绝伦、高贵典雅,既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作品获得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精英”。
为了充分运用自己的研发成果,陈金通重拾自己多年前的陶瓷创作技艺,沉浸于十八罗汉、三十三态观音、关公、寿星、弥勒等作品的创作之中,一些高端瓷艺作品相继出炉。“羊脂白”茶具有很强的自洁功能,具有不吸茶色、不粘垢的优点。目前,他正为中草药厂商开发少量高端药材容器,研发各种款式的高端茶具、餐具等,推向市场。
从2000年前东方的古“丝绸之路”到21世纪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代代相传,推动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繁荣发展,东西方交流合作。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美中文化经贸促进会和德化陶瓷传统文化代表性人物陈金通大师紧密合作,在福建泉州德化设立美中文化经贸促进会泉州分会德化基地,共同打造德化陶瓷“中国白”走向“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白”必将在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中扬帆启航。
白瓷为火焰所创造,化泥土为神奇!篾刀下,匠指之间……锲而不舍的瓷匠们在创作中探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白瓷烧制技艺,领悟万物造化的真谛,追求艺术灵美气息,让传承千年的德化瓷艺在海丝之路上谱写出新的隽美篇章。
乌克兰中文网
吉ICP备16005869号-1
电话:+38 (044) 449-98-60, +38 (044) 400-96-50 +38 (067) 505-36-52 地址: 03062, Украина, г. Киев, пр-т. Победы 79, офис 23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联系我们
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