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瓦那亲切探望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新华社)
中国日报网7月29日电(远达)拉丁美洲历来被视为美国的后院。有香港媒体分析认为,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对拉美的访问意义重大,不仅加深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互信,也是反制美日外交包围的战略举措,直捣美国后院,让奥巴马措手不及。
香港《南华早报》7 月 28 日发表香港资深新闻从业员关庆宁的分析文章称,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展开上任后首次拉丁美洲之行,除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外,还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
中国外长王毅指出,习近平共出席了70多场双边或多边活动,与2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晤,期间既有意义重大的战略共识,也有数额巨大的经贸协议。他形容,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访问。
不过,王毅并未道出此行全部意义。事实上,习近平的拉美之行是反制美日外交包围的战略举措。近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4月访问亚洲四国期间,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适用范围,并公开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权。华府还插手南中国海的争端,鼓动一些国家与中国争夺南海主权。美日显然正联手打造对中国的包围圈。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中国没有与对方硬碰,表现出相当容忍的态度。正当人们以为北京在压力下示弱之际,习近平却直捣美国后院,把奥巴马打个措手不及。
拉丁美洲历来被视为美国的后院。1823年,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提出门罗主义,排除欧洲国家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当欧洲列强退出后,美国不断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施加影响力,在拉丁美洲树立霸权。上世纪末,拉丁美洲左翼崛起,掀起挑战美国霸权的浪潮。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为代表的一批拉美国家领导人发出反美强音。
习近平此次访问的几个国家大都由左翼掌权,其领导人都敢于和美国对干。习近平除了对这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把合作伙伴关系升级外,还向那些被华府视为眼中钉的领导人表达敬意。
在委内瑞拉,习近平瞻仰查韦斯的陵墓,以“斯人已去,风范永存”赞扬查韦斯的政绩及其对委中友谊的贡献。查韦斯去年3月去世后,反对派发起对其继承人马杜罗总统的抗议活动,该国局势出现不稳。习近平的访问被视为对马杜罗政府的有力支持。
拜会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是中国领导人出访拉丁美洲的必备节目。这不仅因为卡斯特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老一辈领导人,更因为他对信念的执着坚持。半个多世纪以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无论你是否认同其政治立场,都不能不承认他是一条汉子。习近平高度评价卡斯特罗,称他“深受古巴人民的爱戴,也受中国人民的尊敬”。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习近平重申支持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要求,支持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重启有关谈判和平解决这一问题。这令人想起邓小平当年斥责英国首相的一句名言:中国不是阿根廷!
今时今日,意识形态已不是影响国与国关系的主导因素。2012年,中国向美国提议建立新型大国关系,重点在于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然而,恰恰在一系列中国认为涉及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国全然不顾及北京的感受。今年5月,习近平提出“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而华府似乎没有把这一呼吁当回事。更令北京不能容忍的是,美国或明或暗地支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复活军国主义的行为。
习近平高调赞扬拉美左翼领导人,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拉美之行还有一项备受瞩目的成果——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向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金融秩序发起正面挑战。
如果我们把目光移回亚洲,就可以看到南海的争端有了缓和迹象。表面上看,似乎中国在美方压力下作出让步;事实上,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早前曾赴越南,与越方领导人会晤,中越双方均表达了对双边关系的重视以及管控海上局势的意愿。会后便有中方撤掉钻井架的行动,一度剑拔弩张的局势得以缓解。
中国此举有多重意义:一、在宣示对有争议海域主权的前提下与越方脱离接触,避免擦枪走火;二、打破美日插手南海的图谋,强调南海争议应由有关各方自行解决;三、也算给美方一个面子。可谓有理、有利、有节也。
综上所述,习近平此次拉美之行,不但加深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互信,也反制了美日的外交围剿。然而,这场外交博弈远未结束,习近平后脚刚踏出拉美,安倍晋三前脚就伸进来,与习近平较劲的意图十分明显。“战斗正未有穷期”,鹿死谁手拭目以待。
(编辑: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