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28岁越南裔女子珍妮弗·潘(Jennifer Pan)买凶杀父母一案早已水落石出,当事人一级谋杀和蓄意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图片:美国媒体)
中国日报网7月28日电(刘梦阳) 加拿大28岁越南裔女子珍妮弗·潘(Jennifer Pan)买凶杀父母一案早已水落石出,当事人一级谋杀和蓄意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就这起悲剧事件撰文反思,这起悲剧的责任究竟在谁?是父母的“望女成凤”?是女儿的欺骗成性?亦或是社会的成见压力?
谎言因何而起?
珍妮弗的父母潘汉辉(Huei Hann Pan)和何碧霞(Bich Ha)是来自越南的难民,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后从事汽车制造业的劳工工作,他们的家位于多伦多附近的万锦市,两人一直期望孩子们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在珍妮弗父母眼里,女儿一直是“人中之凤”。她在当地天主教会中学是拿奖学金的全A学生,更是早早被大学录取。正如父亲期望那样,珍妮弗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久负盛名的药理学专业毕业,随后在一家医院的血液检测实验室工作。
然而,一切皆是珍妮弗编织出来的美丽的谎言。她高中时大部分功课都拿了B——尽管这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已然相当体面,但对于一个“望女成凤”的家庭而言,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她一直篡改自己的成绩单。申请大学时,珍妮弗尽管获得了怀雅逊大学的初步录取通知书,但由于高中最后一年数学不及格没能高中毕业而被拒绝。为了不让父母失望,珍妮弗继续编造谎言,骗其父母称,自己已被怀雅逊大学录取,等读了2年之后,再把学分转去多伦多大学的药剂学专业。而事实上,她假装去上学而每日出门,实际上却是去图书馆消磨时光……在大学毕业之际,珍妮弗以毕业典礼入场券不足,无法请父母参加为由搪塞父母。
谎言暴露以后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次,她一位好友与她父母间不经意的电话交谈,暴露了珍妮弗的去向,也证实了父母的怀疑。结果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珍妮弗之前所有的谎言都暴露出来,潘汉辉夫妇才惊觉,他们已被女儿欺瞒了多年。
在发现女儿撒谎后,潘汉辉的反应是激烈的,他在失望之余对女儿采取了颇为极端的管教方式:不许她使用手机,不许她使用电脑,更不允许她跟当时的男朋友丹尼尔(Daniel Wong)私下约会。
失去自由的”软禁”式生活令珍妮弗抓狂,她不断地想象如果她的生活中没有了父母将会有多美好。因此,在男友丹尼尔的帮助下,她谋划买凶杀死父母。
悲剧发生于2010年11月8日晚,三名歹徒闯进潘家,绑架了在屋内的潘父潘母及珍妮弗,随后歹徒将潘氏夫妇蒙上头,对他们开枪。潘母何碧霞当场死亡,潘父则受伤生还。案发后,失魂落魄的珍妮弗还拨通了报警电话。
2015年1月,被判一级谋杀和蓄意谋杀罪名成立的珍妮弗被法官判处终身监禁,25年内不能提出假释申请。而她的三位同谋,伦福德(Lenford Crawford)、戴维(David Mylvaganam)和前男友丹尼尔(Daniel Wong)也因一级谋杀成立,判处终身监禁。
悲剧发生孰之过?
《亚裔成就悖论》(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合著者,美国社会学家珍妮弗·李说:“这起悲剧的发生,应该归咎于‘虎爸虎妈’式教育理念。潘氏悲剧只是其中一个极端案例。人们总有一个误区,就是刻苦的亚裔学生理应比同龄人表现更加优秀,因此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光来自自己的父母,还有老师、同辈甚至学术机构等等,他们逼着珍妮弗·潘这样的孩子去迎合‘杰出亚裔’这个设定。”
作家胡小姐(HO)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当我了解到珍妮弗·潘严苛的家庭教育环境后,我更加感同身受。我也来自一个加拿大移民家庭,我们父母从中国香港初来乍到时,也是一无所有。我的父亲同样对我寄予了厚望,要求我成为全班最顶尖的学生,尤其在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永远服从听话,成为各方面的典范——我就是他炫耀的资本。我们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珍妮弗的成长经历,有时候真的怀有深深的恐惧和无力感,所以不难理解,他们其中有人会因此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