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资料图)
中国日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张周项)“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海外旅游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尤其在即将收官的2014年,中国年出境游人次突破上亿大关。这对于中国经济还有中国与海外的交流意味着什么?即将开始的“十三五”计划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中国日报记者张周项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先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国年出境游人次上亿,是否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
刘思敏(以下简称刘):是的。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出境游人次与GDP不能简单挂钩,但毫无疑问有正相关性。GDP越高、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国家,人们出境旅游的热情越高涨。
尤其是,旅游市场是一个分级市场,人们出游的目的地一定是由近及远,由低向高。出境游,特别是中远程出境游,属于旅游消费中比较高端的部分。只有一个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地步,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出境游浪潮。中国的出境游浪潮,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原因。
刘思敏说:“只有一个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达到一定地步,才有可能出现这种出境游浪潮。中国的出境游浪潮,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原因。”(资料图)
记:除了经济发展,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出境游的繁荣?
刘:出境游不仅与消费能力相关,与文化水平也相关。相比于去地球上的另一个角落呆一段时间,土豪更有可能选择豪车好房。只有对异域风情有一定了解,有一定向往的人才有可能选择这项消费。
此外,中国出境游人数井喷还有自己独特的原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特别是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对外展现出更加自信的姿态,这也极大促进了国内民众希望了解国外、去海外亲自走一走看一看的热情。
中国对外开放也导致更多的外国旅游者来到中国,这对中国人也是一种熏陶。中国人发现出境旅行是一种全球习惯,越来越多的富起来的中国居民就会学习这种习惯。
记:这在历史上有经验么?
刘:在东亚,我们的近邻,就有。看一下日本与韩国现代史,这两个国家居民大批出境游的浪潮都是在经济腾飞以及政治民主化、国家对外开放之后。
所以,可以预计,将来中国人大批海外旅游将成为常态。之所以我们觉得增长很多,是因为以前基数小。十三五期间,国内外都要适应也会适应每年上亿人次中国出境旅游者的存在。
刘思敏说:“中国居民海外旅游,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回扛商品,在国外商店、购物场所也没少扫货。”(资料图)
记:中国居民出境游,对目的地国家经济有什么促进作用么?
刘:中国居民大批出境游,对目的地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很明显的。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消费。机票、当地交通、住宿、吃饭,这些都要成本。
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促进:长久以来,中国关税较高,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高端商品的消费热情,大批居民出国旅游则释放了这种热情。中国居民海外旅游,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回扛商品,在国外商店、购物场所也没少扫货。这对中国进口目的地国家的商品,特别是高端商品,是一种替代和补充。
此外,旅游有乘数效应。以前我们有一个计算,旅游者每花掉一块钱,相关产业就要消费掉七块钱。当然,这个数据现在有更新,但这种效应是始终存在的。在一些发达国家,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和主体,比重很高,旅游业的水平直接标志着服务业的水平,旅游业的繁荣也标示着服务业的繁荣。中国出境游客增多,他们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