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30日,應伊朗德黑蘭大學、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伊朗伊斯蘭文化指導部、伊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的邀請,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代表團赴伊朗參加“絲綢之路:伊朗—中國友誼常青”學術座談會,并到伊朗伊斯蘭文化指導部、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德黑蘭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和考察。代表團由國際儒聯副會長張西平任團長,成員包括國際儒聯秘書長牛喜平、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存山、秘書處辦公室主任李煥梅,以及北京外國語大學波斯語教研室主任于桂麗。這次出訪是國際儒學聯合會近年來首次派代表團對西亞地區進行學術訪問,也是國際儒聯開展不同地區文明交流對話和互學互鑒的又一舉措。
“絲綢之路:伊朗—中國友誼常青”學術座談會由伊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全國委員會(Iranian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UNESCO)總部和國際儒學聯合會共同主辦。伊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委員會秘書長薩杜拉.那希裏.格達裏和牛喜平秘書長分别代表雙方緻辭 。張西平副會長做了“中伊文明交流的當代啓示”的專題發言。他認爲,中華文明和伊朗文明都有着豐富的思想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中伊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而文化的交流活動又加深了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促進了兩國的友好關系發展。張西平從考古、物質交流、宗教藝術交流方面分析了古往今來中伊兩國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曆程及相互影響。他指出,今天中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在當代世界文化發展中應當發揮重大作用。文明因多樣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豐富。世界如果隻有一種文明、一種文化,那是非常可怕的。中伊兩國應多加強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爲世界文化發展、爲世界文明的健康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座談會上,于桂麗副教授介紹了她的詩作《絲綢之路,中國伊朗友誼長青》。紮哈迪等四位伊朗學者圍繞中伊文化交流,以及孔子、老子思想的學術價值等主題分别做了主旨發言。座談會上還舉辦了伊朗學者波斯語《道德經》譯著發布會。會議吸引了五十多位學者與會,取得了預期成果。
國際儒聯代表團還參訪了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伊朗伊斯蘭文化指導部和德黑蘭大學。在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Allameh Tabataba’i University)訪問期間,代表團與該大學研究部長關奈理、國際處長Mandana等進行了商談。經過商談,雙方認爲,選擇合适時機在伊朗召開一次以文明交流對話和互學互鑒爲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讨會,同時加強中伊學者在訪學、典籍翻譯等方面的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具備條件的。
在伊朗伊斯蘭文化指導部(Islamic Culture of Relations Organization)訪問期間,代表團成員就如何開展中伊文化交流,以及在伊朗适時舉辦有關國際儒學論壇等問題,與該機構宗教部門的負責人霍斯魯博士和所屬各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霍斯魯博士在發言中表示,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伊斯蘭聖人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儒家的思想是适合全人類的,能夠把人類帶到一個沒有戰争,充滿和平的世界。孔子所說的仁愛和平,以及對人的教化等理念,與伊斯蘭文化中的很多思想是相通的。雙方一緻認爲,要通過文明對話,爲實現人類和平,爲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現實難題奉獻亞洲智慧和方案。
代表團在德黑蘭大學(University of Theran)參訪期間,代表團成員與該校副校長哈桑(Hassan Karimian)以及文學院、哲學院、人類學院的幾位院長圍繞聯合舉辦學術會議、共同開展有關學術研究、互派學者參訪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讨。
國際儒聯代表團還專程拜訪了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政務參贊尹海剛接待代表團一行,代表團向大使館介紹了國際儒聯此次訪問的目的、任務及成果。尹海剛參贊介紹了在伊朗開展文化交流的情況,分析了伊朗文化的傳播現狀。他希望國際儒聯和伊朗加強在曆史文化方面的交流。此外,代表團還前往中國石化駐伊朗代表處進行了考察,并就在伊朗如何開展儒學的傳播與交流進行了探讨。
國際儒聯代表團本次對伊朗的參訪,不僅向伊朗文化和學術界宣傳介紹了國際儒聯的基本情況,也擴大了國際儒聯在當地的影響;不僅建立了國際儒聯與伊朗有關文化學術機構的聯系,而且拓寬了與伊朗及西亞地區直接交流的渠道。代表團此次與伊朗相關學術機構達成了初步意向,計劃适時在伊朗召開文明對話國際會議。這爲拓展中伊兩國文明對話的廣度和深度奠定了重要基礎。
(撰稿:國際儒學聯合會秘書處李煥梅;責任編輯:李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