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原标题:悲情乌克兰:长达12个世纪的民族、地缘关系史
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克·显克微支(Henryk Sienkiewicz)1884年写完《火与剑》时,诉说其祖国波兰被沙俄占领,悲愤的他通过描述17世纪波兰骑士在乌克兰大草原的战斗史诗来抒发爱国情怀。也正是通过这部文学名著,世人才了解波兰、哥萨克、俄罗斯、土耳其人和鞑靼人(蒙古人)在乌克兰进行的数百年角力。
这些历史遗产,也给乌克兰带来了族群对立和分裂的隐患。乌克兰族、俄罗斯族、鞑靼族分布在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2013年开始的乌克兰国内动荡,被诸多观察方认为是国家分裂的表现。乌克兰社会长期存在亲西方和亲俄两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个国家自苏联解体以来始终没有稳定的国内局势。
2004年橙色革命,让亲西方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上台;随后在2006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又利用季莫申科与尤先科内讧,先成为总理,然后问鼎总统宝座。尽管在这次动荡中亚努科维奇失败了,他的豪华别墅被民众打开,连同他的金条、豪车甚至养的牲畜,都被曝光。他从总统变成通缉犯。
但由于这几年人们已经在乌克兰乃至世界各地看到太多的政治动乱,再加上乌克兰复杂的国内形势,使得世人很难轻易论断孰胜孰负。
以著名的第聂伯河为分界线的东西乌克兰的分歧是否会表面化?周边大国特别是欧盟和俄罗斯何去何从?中国在乌克兰的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些悬念恐怕会长期悬挂在这片拥有60万平方公里领土、4000多万人口的东欧大国的天空上。
“东向”政策引发的乱局
回顾乌克兰这次社会动荡,其起因仍是其国内的亲欧派和亲俄派的斗争。自2012年开始,经济陷入困境的乌克兰开始与欧盟进行谈判,旨在签订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这引发了俄罗斯的反弹。
2013年8月,俄罗斯调整了其对乌克兰进口产品的海关条例,使得8月14日起俄罗斯联邦海关停止了所有来自乌克兰的进口。这被视为俄乌之间的一场贸易战,意在阻止乌克兰与欧盟签署贸易协定。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与2012年同月相比,2013年8月乌克兰的工业生产下降了5.4%,8月下降了5.6%,10月为 4.9%。
到了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准备签署同欧盟的同盟协定,理由是之前的几个月乌克兰经历了一段“工业生产和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双重失落”。时任乌克兰总理的米克拉·阿扎罗夫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乌克兰的贷款条件苛刻,包括削减预算、将汽油价格提升40%等,所以乌克兰才决定延缓与欧盟签署合约。亚努科维奇也为拒绝欧盟辩解称,欧盟没有向乌克兰提供足够的财政援助,帮助乌克兰提升其经济。
虽然在2013年11月28日,亚努科维奇还是按期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参加了欧盟高层会议,而乌克兰与欧盟的同盟协定原计划在11月29日签署,尽管亚努科维奇和欧盟高层都表态称,他们希望协议签署,但这份协议终究没有签署。这时乌克兰国内已经闹了起来。
另外,一个不能确实的消息是传闻亚努科维奇会在2014年1月17日签署新法,“禁止几乎所有形式的抗议活动”。这个消息也引发了很大的民怨,不过由于其来源是一些亲西方的乌克兰媒体,被人认为是西方国家煽动群众上街的证据。
总之,亚努科维奇带领乌克兰突然与欧盟分道扬镳让乌克兰国内的亲欧盟派大为光火,让他们走上街头。2013年11月22日,数千名乌克兰民众在首都基辅示威,抗议政府在迈向欧盟的“西进”道路上突然调头“向东”。但当时,恐怕谁也没有料到这次示威会演化成这么严重的一次内乱,最终推翻了“向东”的始作俑者亚努科维奇。
到2013年11月30日,乌克兰政府开始采取清场行动,出动军警驱散了示威者,但是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更严重的抗议。2013年12月1日,示威者重新占领了广场。政府军警和示威者在整个12月和1月期间在全国发生各种冲突,镇压与反抗呈现明显的暴力化。双方进行各种混战,反对派甚至制造投石机等古代武器与警方对抗,这些图片和视频通过社交网络传到世界各地,全世界的人在目睹一场“21世纪欧洲巷战”。但由于加入抗议的人群越来越多,局势开始越来越朝不利于亚努科维奇的方向发展。
自2014年1月23日起许多乌克兰西部的州政府建筑和地区议会被示威者占领,一些受影响地区的区议会随后决定禁止此类活动,也禁止了在那些地区出现乌克兰共产党和地区党的标志。在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敖德萨的示威者也试图占领当地议会。到2月初,示威者成立了“自卫队”,双方都有枪手参战。
2月21日,亚努科维奇在与德法波三国外长、俄罗斯斡旋特使、乌反对派三领导人会谈后最终决定满足示威民众的要求,提前开始总统大选并恢复乌克兰2004年宪法(恢复为议会总统制国家)。反对派则同意中止示威,让局势平稳下来。在这之前的一个夜晚,他们谈了一整夜,这才艰难地拿出了这一妥协方案。
然而到了2月22日凌晨00:40,亚努科维奇却仓皇逃离基辅,而季莫申科又回来了。她被从关押地哈尔科夫释放。尽管她坐着轮椅,相貌已经从当年美艳的“女皇”变成了一个东欧主妇的模样,但她标志性的乌克兰大盘辫没有变,还有她充满斗志的讲话。季莫申科表示:“杀人凶手必须得到严惩,英雄永远不死。”
以季莫申科回归和亚努科维奇出逃为标志,局势开始迅速崩溃,亚努科维奇的议会第一大党地区党则出现了退党潮。而内务部则宣布忠于人民,正式倒戈。乌克兰军队则宣布中立。2月24日,由反对派控制的乌克兰新政府宣布通缉亚努科维奇,后者在试图从顿涅斯克机场出境去俄罗斯被拒后暂时下落不明。
亚努科维奇倒了,但是哪怕是西方舆论,也没有轻易地将其形容为民主的胜利,乌克兰独立24年以来,经历了四位总统,两场革命,两部宪法,三次宪政体制的改变从总统议会制(1996年)到议会总统制(2006年),到总统议会制(2010年),再到2014年的议会总统制。另加一位总统尤先科被暗算中毒,一位总理季莫申科被审判入狱,一位曾经引发过橙色革命的总统候选人亚努科维奇最终夺得总统宝座,这次又成为通缉犯。 乌克兰的悲情民族史
除党派之争,更多人将乌克兰传统的族群矛盾,视为解读本次内乱的“钥匙”。和格鲁吉亚、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不同,乌克兰从领土和人口来说,都不是一个小国,但是其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强权大国,反而屡屡成为周边力量的战场,这就导致乌克兰当地民族混杂、种群对立严重。
从文化上来说,应该是基辅而不是莫斯科,才是斯拉夫文明的摇篮。公元9世纪,维京人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成为现代俄罗斯的雏形。在基辅罗斯兴盛于乌克兰大草原之上时,莫斯科还处于一片荒蛮之中。然而,1240年西征的蒙古大军毁灭了基辅罗斯,并统治了俄罗斯地区数百年之久。一直持续到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并击败了蒙古人,才恢复了斯拉夫人对这块地区的统治。
所以,乌克兰人一直有一种情结,就是斯拉夫文明的正统本来是在基辅,但是后来才转到莫斯科的。这就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芥蒂的一个历史根源。蒙古人被击败后,南俄草原出现了权力真空。当地居民以游牧作为生产方式,他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萨克人。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帝国还极为弱小时,控制乌克兰的主要是当时强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和鞑靼人(蒙古人),而鞑靼人的背后,又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这些强权面前,乌克兰本土人即哥萨克人只能沦为农奴和雇佣军。
17世纪初期,波兰仍然在乌克兰占有优势,但是1648年,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领导哥萨克人举行反波兰大起义,他与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当地农民联盟,与波兰交战。虽然一度胜利,取得了乌克兰的独立,但是由于在四面敌人的包围下,乌克兰希望寻求外援。当时的邻国里,波兰是敌人,鞑靼人和土耳其人传统上也是信仰基督教的哥萨克人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哥萨克选择了向北方俄罗斯称臣。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皇来统治,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18世纪末叶,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三次瓜分波兰时,顺便也吞并了西乌克兰。到1795年,除加利西亚(1772-1918年属于奥地利)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在沙皇俄国统治之下。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