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走近它便会让你忍不住地惊讶的村庄。
13座宋代窑址犹如13座大山屹立于村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山丘上。让你无法想像的是,行走村中,那些当年烧制瓷器的模具——匣钵,仍触目可见,遍地皆是;只要随便翻开一条路,就会翻起许多宋代的瓷片,看到许多宋代的痕迹……毫不夸张地说,行走中和,你随时就走在宋代的瓷器上,走在宋代的历史上……
是的,藤县中和村,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庄。中和窑,这个在宋代曾经扛鼎中国大瓷,历经了丝绸之路的文明之旅,见证了农耕文明与海上文明交汇的浩大窑场,这个很早就与东盟各国甚至欧洲发生千丝万缕关系的秀美村庄,这个瓷美如花被广西博物馆收录瓷品而后又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瓷品的瓷器生产地,它在中国宋代的历史、瓷器史上都抒下了长长的浓重的一笔!
那13座大山般雄壮的窑址,就像一首首宏大的叙事诗,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村庄这个窑场曾经的辉煌,站在那里,你仍可遥想当年的繁忙与热闹。
窑场里,窑火红旺,人声鼎沸。13条龙窑上,各色窑工、坭工、坊工、柴工、运工、杂工等不下1000人同时开工,同时忙碌,那是何等的壮观!
这样壮观的窑炉里,烧制的都是上乘的青白瓷。器物胎质细腻,胎骨轻薄而坚硬,釉匀莹润,白中泛青,叩之有金属声,清脆而悦耳。瓷器皆造型美观,品种繁多,有各式碗、盏、盘、碟、杯、洗、盒、钵等,且纹饰丰富,图案灵巧工整,多以缠枝花卉为主,有折枝、缠枝花卉、缠枝卷叶、海水游鱼、海水戏婴等,不一而足,精致异常。其造型与工艺,堪与当时江西景德镇的影青瓷相媲美,它们与福建的德化瓷一起,形成了瓷业三鼎!
站在村里,可以想象,这些带着海外文化符号、以外销为主的精美瓷器,它们被一窑一窑地烧制出来后,便由这个村子出发,沿着码头上船,经由北流河这条“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到达南流江再到合浦港,然后又沿着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一直走向东盟走向欧洲,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它们成为了外国人家里的生活用具、饰品和珍品,作为一种异域文化,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意趣,它们不经意地影响着地球上另一群人的生活,一不小心,它们就成了文化的使者……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村子里,居然还耸立着一座座匣钵垒起的房子!一只只带着锈色的不规整的匣钵被粗砺的黄糖粘土粘着,密密地叠成墙,砌成房,那种透壁而出的自然粗犷,深邃安定,让你感受到的,不止是生活,是历史,更是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
中和窑是壮丽的,又是神秘的。它的发现,在考古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从此扩大了中国瓷器的产地范围,并改变了以往专家把国外发现的这类青白瓷器统归为景德镇产品的观念。可是,为何如此规模生产的精美瓷器却存世极为罕见?为何十几条龙窑遍布山岭之上却数百年来竟无史籍记载?其究竟毁于何朝何代又为何湮灭?迄今仍然是一个历史悬谜,深深地困扰着整个考古界和瓷器专家,并吸引着不少专家学者慕名前来,只为了一睹它的芳容,一探它的究竟……
“中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那些先民们,他们那么聪明地将“中和”定义给了这座村庄,让这座村庄灵明慧光般地将历史与现代、粗犷与神秘、自然与艺术揉合在一起。站在那些窑址前,站在那些用宋代的匣钵垒起的房子前,你恍若隔世,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宋朝,走进了先秦,然后一直走到了诗经里,走进了国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