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毛泽东沿着当年带领秋收起义队伍走过的路,又一次上了井岗山.毛泽东这次上山,留下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后人忆起毛这次上山,大都会谈到这首词,在“上九天”,“下五洋”上,费了不少笔墨.
然而,毛泽东这一年为什么重上井岗山?毛这次上山仅仅是一次忆旧吗?是去游山玩水吗?
1965年5月的重上井岗山,是毛的“久蓄凌云志”的一次大释放,是毛准备发动一场更大的革命运动前的一个政治信号.而早就作为一个政治符号的井岗山,便成了这个政治信号再好不过的载体.
1965年,毛泽东为1966年开始的倒刘,作了三个布署:
一是秘密派江青去上海安排批彭文章.
二是重上井岗山.造足舆论,再次放大毛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调彭德怀去大三线,安抚住彭,分离刘少奇、彭德怀联手的可能.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岗山,是继1959年庐山会议后,向党内反对派的又一次“暗示”.是“……那我就走,到农村去,率领农民推翻政府。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就另外组织解放军,我看解放军是会跟我走的。”毛又一次以不惜分裂党相威胁,不听我的,我可以再上井岗山.
1965年2月,毛在北京先后三次找人“评海瑞”未果后,不得己只好派江青秘密去上海.其时,毛对文章发表后的形势变化,党内反对派的反应,刘少奇在党内威信日盛,刘、彭是否有联手的可能;周恩来对倒刘持什么态度,是否会一边倒无条件拥护这些问题,并不是胸有成足.
毛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心事重重的上了井岗山.毛为什么不去延安,不去遵义?因为延安、遵义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政治符号,这两个地方或其它什么地方,都无法和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的那次讲话相连系.毛到农村去,准备率领农民推翻政府,开辟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就是井岗山.也只有这座山才能让党内反对派联想起1959年庐山上,毛泽东批彭时发出狠话.
而这些,至今没有进入人们研究文革史的视野.一提起1965年毛重上井岗山,便是“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中共革命史中,值得一寻,值得再看的故地太多了!毛为何不去延安一寻呀?不何不去看看宝塔山下的延水河畔是否旧貌换新颜呀?
什么“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井岗山上让毛泽东动心的根本不是这些.“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尘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些,才是毛泽东真正感兴趣的.
井岗山上的毛泽东旧地重游,更加激起他心中的革命斗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毛泽东,与人斗起来更其乐无穷!毛的一生就不怕斗,来吧!
1965年5月,毛泽东在井岗山上呼风唤雨.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了!首当其冲的是彭德怀,然后,是彭、罗、陆、扬;然后是刘少奇、邓小平;然后是混进党里、政府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天下大乱?乱就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中国革命历来不怕乱.
1965年9月,彭德怀高高兴兴地去了大三线.远离了北京.
文化大革命就要拉开序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