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楼,是玛瑙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内部招待所,后来成了三星级酒店,1996--2008年间我经常住在这里,它位于明斯克西北,三面被森林包围,一面临人工湖,是十层红白相间的三角形建筑,国内来的团组都亲切称它为三角楼。这次正值盛夏,我和同事一起回来看下,还没有接近宾馆,远远的,朋友就惊呼,你原来在童话世界生活这样长时间啊,是的,蓝天白云下,开阔绿绿草地,各种颜色不知名的野花盛开,一直延伸到森林深处,掩映着依旧亲切的三角楼,红色的外墙和屋顶的瓦格外艳丽,窗外,一条小河注入人工湖,在地势落差处形成一个别有生趣的瀑布,湖面上野鸭成群,远处还可望见金顶的东正教堂,明斯克的美就是这样,极平常之处,也是绝美风景。
三角楼的岁月是清苦的,压力大的,也是充实和难忘的。那时,我主要做科技俄语翻译工作,白天七个小时口语技术翻译,讲课,技术交流,谈判,要适应不同的专业领域,学习各种专业词汇,领会技术原理,更要磨合中外双方的意见,达成共识,一天下来,有时会累得一身虚汗,甚至晚饭没有力气吃,下班后先是小睡一会,晚上还要翻译各种技术文件和资料,那时没有电脑,用钢笔抄的工整给團里技术人员讨论,晚饭后加班五个小时都是很正常的,周末也只能休息半天,饭后,在森林里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最好的休息了。这样的岁月,我在三角楼断断续续的走过了九年的光阴。
这段时期,也是白俄经济不太理想的几年,市场经济非常不发达,明斯克连一个大得超市都没有,商店里可供选择的食品和日用品不多,外方提供的免费膳食也非常单调,土豆泥,红菜汤,黑面包,偶尔会有一个硬硬的猪扒,记得当时还像接待方领导提过严正改善伙食要求,经济拮据的合作方研究了后也只是给我们每顿增加一个小香肠,有时我也会自己去食品店买个红肠偷偷解馋。每过几天,我们几个小年轻就小心拿出国内带来方便面,泡上一袋,就着榨菜,伴着辣椒酱,过一把中餐的瘾,郑主任有时还把方便面调味包做成汤,我们称为煲靓汤,可后来,郑先生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那段记忆也只有我才能翻出来。
也就是在这艰辛的几年,我翻译了技术文件资料一百多万字,口语翻译上千个小时,磨练出来了。这段时间,我们完成了五项技术的联合研究,生产调试出设备,在国内很好的应用,填补了国内三项空白,有一项成果现在还是世界先进水平。明斯克三角楼,陪伴我一路走来。
选自《俄罗斯散记之:丝路花雨》
第三章 第2节
(此文已获作者授权,在乌克兰中文网微信公众平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