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缘起五年后莫斯科故地重游,颇有感慨,由于逗留时间很短难免有管中窥豹之嫌,权作茶余饭后之谈,尤望独联体友人释之。
1、美女妆容变化大
俄罗斯美女如云,尤以莫斯科为甚。典型造型就是金发、浓妆、短裙和超高细跟高跟鞋,媚则媚已,却难免显得庸俗和拘谨。这次莫斯科之行碰到这种形的美女居然不超过五个,十分另我震惊!现在莫斯科的女孩更偏那爱休闲和舒适的风格,牛仔裤、风衣、运动鞋、淡妆,行色匆匆,表情淡定,目标明确。整个穿衣风格及气质与西欧和美国更加接近。如果说以前的穿衣风格是在向世人昭示“我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现在则更是让自己的美丽在从容和自信中静静的流淌。这正好是普京新的执政理念的印证,莫斯科乃至整个俄罗斯正在慢慢的强大,并逐渐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后半句是我自己的一些推测,可能有人会那斯诺登和顿聂茨克说事,可是你们真的相信自己的“眼睛”吗?有一点可以确定,莫斯科这种民族只会信服能把他打败的人。俄罗斯这个时候向中国示好,有带表什么呢?两国的历史上又发生过什么呢?请各位看客自己想想吧。中国一些无知媒体真的让人郁闷。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
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悄然发生变化,并在各个方面提升和改善。地铁里有免费的WiFi覆盖(体验了一下,速度很给力)、新开了很多肯德基、赛百味等连锁快餐店(以前只有麦当劳)、首都人均工资在1500美金左右、夫妻两个白领就可以养活三个小孩、全年有28天带薪假期、每家都有郊外小别墅、主要线路的公交车十分钟一趟而且每个人都有座位、酒店大堂服务员非常礼貌和专业... ...这些改变与五年前相比足以令人震惊。私以为用GDP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事儿确实不靠谱。和送我去机场的小伙子聊天,得知在莫斯科的华人司机或是导游每年的收入大概有20-30万人民币,周末大家一起吃放、唱K,感觉在莫斯科生活也很舒适和便利,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收入都感觉到满意,甚至多次劝说我到莫斯科发展。这与以前听前辈说在莫斯科受到各种不公正待遇、警察的刁难等,已经天壤之别。不对,突然发现,我自己的这种想法有问题。在中国,老外一直都生活的这么好,大家也都感觉很正常,为什么我们在莫斯科受到了比以前好的待遇就如此受宠若惊了呢。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女神一直对你嗤之以鼻,终于有一天很冷漠的从你面前走过还瞟了你一眼,你顿时觉得女神对你有意思,甚至之前的种种都变成了对你诚心的考验吧。这种心态不止我有。听说,今天上半年莫斯科警察又查抄了一个中国市场,这个事情在中国媒体上几乎没有报道,当地的华人也说这次事件规模比较小,其余的也都没有再多评论了。纵然,这里面有“灰色清关”等一些列历史根源和法律问题,但是这些不合理全部让一些背井离乡的中国商人来承担还是很过分的。一个家庭,把邻居的小偷小摸当作正常,尚且不可理喻,况且是一个国家!
3、不变的阅读习惯
五年来,莫斯科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是,也有几个特性或者是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上文说过,莫斯科地铁很多线路都有wifi信号覆盖,这对中国网民来说应该是一大福音吧。我曾经很无聊的做过统计,中国的地铁里10个人就有7个人在低头上网,很遗憾本人也在这7个人当中;大概100个人会有一个在读书或是看报吧。然而,在有WiFi信号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地铁里仍然是5个人中,三个在读书,一个在发呆,一个在玩手机或是玩报纸上的填字游戏。很遗憾,我没有仔细了解过他们读的到底是什么书,但是据我了解在俄罗斯一本书的价格基本是在50~150元人民币的水平,起码要保持读书的习惯还是要付出不少的成本。相比而言,我们中国的书印刷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却仍然没法唤起国人对阅读的兴趣。我们现在这种“碎片化”的思维和交流方式,看似是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其实,却是剥夺了我们思考的权力。我们都可以反思一下,最近自己脑子里想的、和别人交流的、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有几个是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呢?!
我一直以为,twitter、微博这些东西其实是人类思维纵深发展和思考的大敌,是汉堡、薯条一样的“垃圾食品”。这种环境其实最受害的是孩子,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自省的慎独,恐怕很难走得太远。所谓的创新,尤其是当今知识爆炸社会的创新,并不是天马行空、离经叛道,更多的是对一个事物、一个现象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最终得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手机依赖症不除,民族想创新,难!
4、不变的电梯扶手靠右
莫斯科地铁建于1935年,其规模、结构以及装饰都在世界上名噪一时。由于当时的地铁兼具防空工事的功能,所以莫斯科的地铁都修的很深、很陡。平均来讲,地铁到地面的扶梯可能达到45度左右、长度不低于50米、而且速度极快,类似的地铁中国还没见过。但是,五年前我到莫斯科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地铁扶梯上每一个台阶都是一个人,而且是扶在电梯的右手边;左边留下一个人的通道,供有急事的人穿行。于是就形成了几十个人不约而同整齐站一队华丽丽的景观。我当时差点没给感动哭了,为这种文明礼貌以及对规则的坚守精神而感动。五年后,我特意留意莫斯科地铁,发现“队形”如初。我前面有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小女孩,女孩子并排站到了妈妈旁边,又被妈妈抱到了自己前面的台阶上,空出左通道给行人使用.很多习惯,是要从娃娃抓起才行啊!俄罗斯人的性格中存在着极端的两面性,俄罗斯的社会也明显的区分出了精英阶层。俄罗斯的思想家赫尔岑、别林斯基都曾提出过类似的说法,即俄罗斯这个民族就像是钟摆的两端,绝不采取中庸和妥协。那些从小家庭条件和教育背景良好、聪明、道德高尚的青年既承担着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也承担着家族的荣誉和历史传承,他们按照最严格的东正教教规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将谦逊和骄傲溶为一体。大批俄罗斯学家坚信斯拉夫民族精英阶层的存在,比如乌克兰临时政府37岁的总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西方有句谚语“三代出一个贵族”。其实,每个国家的命运都掌握在这些“三代”的手中,但愿每天在媒体上被口诛笔伐的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不是他们吧。
选自《俄罗斯散记之:丝路花雨》
第二章 第六节
(此文已获作者授权,在乌克兰中文网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作者简介:
郭凤志,高级工程师,国内知名“一带一路”和国际技术转移专家,广东科技企业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秘书长,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中国广州—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曾先后190多次到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从最西端的加里宁格勒到最东端的海参崴,并被全国权威机构评选为“2015全国十大俄语人物”。
作者微信号:b710527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