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白山9月12日电 (李彦国 黄杰)12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印尼等国家的30余个保护区代表齐聚吉林长白山,筹备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以加强跨国、跨区域物种的保护监测与科学研究,同时分享保护成果、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当天,与会的保护区代表讨论通过了《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章程》(草案),表决通过了执委会、顾问委员会、秘书处以及首席科学家候选人名单。
记者了解到,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的具体构想,系由中国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出。经过与国际动物学会、中国林业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一年多的磋商,现拟将“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设在国际动物学会,作为国际动物学会所属工作委员会进行申报成立。
在长白山举行的筹备会议上,有30余个中外保护区申请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成员单位,近10个保护区申请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观察员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首席科学家候选人解焱表示,在过去,自然保护区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少,这个联盟的成立,将从根本上促进各国保护区之间在保护经验、管理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对于成立保护区联盟后将展现出来的具体效果,解焱举例说,“比如保护某种长距离迁徙的物种,它往往不是一个保护区能解决的,这需要很多保护区一起来合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根据当日会议制定的2014至2015年联盟工作计划建议草案,下一步有关各方将展开对现有保护区有关组织的情况进行分析,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联盟网站(中英文);制定联盟成员保护区迁徙物种保护工作计划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