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党政部门邀请网络大V走访武汉、鄂州两地,感受湖北新变化,领略湖北发展速度。“走进长港镇峒山村、杜山镇东港村育种基地、鄂州蓝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鄂州城铁站等地”是大V们湖北行的线路。
近两年,随着营销手段和宣传手段的丰富,拥有话语权的网络大V成为香饽饽。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尚未全国首映,先在北京等地点映,邀请的重点就是网络大V,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是通过微博上大V们的力捧进行了口碑营销,赢得了不错的票房。如今,许多地方政府和宣传部门也转变思路,邀请大V、名博主考察、采风之类的活动越来越多,如陕西网络大V一行走进绥德;大V受邀到四川广安参加“小平故里行”活动;大V参加江苏宿迁举行的“2014中国政务微博路在何方”高层论坛。
在不久前举办的“粤来粤好——2014年网络名人看广东”东莞站见面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现身,与到东莞参观采访的网络名人、微博“大V”面对面座谈交流。座谈和参观的过程中,知名评论家石述思发表这样一条微博,称:“东莞有基础、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从东莞的环保热电厂里看到东莞执政理念的转变,看到了美丽东莞。”
知名网友“点子正”则在微博中这样说:这是我第一次来东莞,感觉还不错。东莞政府在自媒体时代要借力网络平台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应该用新媒体的方式,让人们逐渐认识东莞的另一面。此次来东莞行程紧凑高效,感觉到了东莞效率和东莞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别的城市以展示工业项目为主,而东莞展示的是环保项目。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网络大V马不停蹄,似乎收起了昔日的锋芒,表达也变得善意和温情多了,还有一些大V虽然粉丝量不多,但热衷此事,是走访活动中的“熟脸”。
政府掏腰包请网络大V来考察,有的人不禁发问,网络大V到底是什么人?为何如此风光?网络大V是指在微博、微信上十分活跃、拥有大量粉丝的学者、媒体人、名人等,不过,他们在网络上的身份多为“公众人物”、“意见领袖”等,不是纯粹的专业作家,其共同之处是关注公共事件、关心公共利益,时常批判与建言。他们在微博和微信上拥有众多粉丝,数量往往超过一张报纸的发行量,说他们是“媒体”毫不为过。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表明,目前全国微博用户账号总数已达12亿,同时产生了一批粉丝大于10万的大V账号。
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统计,在这些大V中,有300名“意见领袖”,男性占据绝大多数,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71人、29人,所占比率约为9∶1,其中83%的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绝大多数生活在一线城市,他们对草根社会有切身体验。300名“意见领袖”中,多数人具备较高学历。来自新闻媒体的83人,占28%;高等院校61人,约占1/5;企业组织42人,约占14%;自由职业者34人,约占11%;研究机构30人,占10%;党政军机构29人(其中军方3人);退休人员有11人;从事社团与公益事务的10人。这些大V中的绝大多数人士和传统媒体保持着较好的互动关系。他们设置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对网民关注的其他议题,比如婚姻、历史、文化、诡异事件等,则关注较少。
从网络大V亮相政府新闻发布会,到地方出钱请网络大V走访,以往经常批评政府部门的网络大V和官员们走得挺近,成为政府部门看重和想沟通的舆论通道。
腾讯微博网友“风乐”说,地方政府现在貌似采取了一种“以V治V”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及公信力。在日常的网络生态中,无疑正是大V的“负面评论”让社会成员有一个情绪发泄的正常渠道,其存在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政府与“意见领袖”该如何交往,是增强各种渠道的沟通回应,还是请进门、吃饭、喝酒、旅游、面谈产生一大笔公款接待费用,这不仅考验政治智慧,更是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大环境下考验政府部门应对舆情的媒介素养。
评论者廖保平则认为,地方也需要得到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待,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无疑是使网络批评更加理性的重要途径,大V们顺便推介一下地方,作用效果也绝不亚于媒体宣传。
有网友说,有些地方拉拢大V的做法欠妥,大V也不该兴高采烈被“招安”。对此,深蓝财经的评论认为:政府职能部门与名人大V还是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名人大V自觉与权力保持适当的距离,既是一种业务操守,也是一种品质操守。这种距离,可以让自己看得更清,说得更准。记者 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