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蒋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大门正在开启。16日在北京举行的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综合试点工作,给出城镇化三把“钥匙”,阐释中国发展机遇。
“新型城镇化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把这步棋走好,不仅是利长远也利当前,可以说是远近结合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李克强开门见山,阐释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随后,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安徽省及云南红河州、福建晋江市、山东桓台县马桥镇负责人就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做法和建议作汇报。
记者注意到,中南海的会议室内不仅有中央部门的负责人,还坐着部分省、市、县、镇的负责人。听取发言中,李克强边听边记,并就汇报人提及的一些做法发问。他不时对各地的积极探索给予肯定,多次鼓励基层负责人“大胆说”,会议气氛热烈活跃。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
正如“强改革”的蓝图中所指,新一届政府将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能让他们‘悬在半空’”;加快约1亿人居住的各类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让困难人群早日“出棚进楼”、安居乐业;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的迁移。
对这张宏伟蓝图的落地,李克强在当天会议上给出城镇化的三把“钥匙”。首先是按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的方式走出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要尊重规律,远近结合来推进。”
第二把“钥匙”指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试点来破解难题”。李克强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尊重农民意愿,根据进城农民能力,让他们逐步融入城市,成为市民,释放中国城乡的巨大潜力。同时,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要求相关部委“把弹簧门拆了,把玻璃门打掉”,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并表示要“给地方留有弹性、给地方留有余地”。
第三把“钥匙”加大了中央对地方的支持。李克强表示,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好城镇化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公平和调整结构中的综合载体作用。“中国定向调控要抓住一些穴点去做,城镇化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的利器。”
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国家确定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李克强勉励这些试点发挥“先遣队”的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并鼓励未列入试点的地区主动有为。
与西方的“城市化”相比,中国将城市发展进程称作“城镇化”。在李克强看来,这显示出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中“镇”的重要作用。
李克强表示,中国13亿人口实现城镇化要从国情出发,实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保证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以镇作为依托,可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城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大战略,虽然复杂且任务艰巨,但是我们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争取一段时间内能够抓出实效,为国家发展增添新的动能,为人民幸福增加新的福祉。”李克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