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企稳之后,七八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一些波动,外界因此忧虑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我们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采取的措施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有能力防范出现大的起伏,更不会发生“硬着陆”。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增速仍在合理区间
尽管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在上半年仍交出了“提质增效”的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8.9%……
然而,进入下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现起伏。尤其是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6.9%,发电量出现同比2.2%的负增长,低于此前市场预期,使得部分金融机构下调了中国三季度GDP增速预期。
对于外界忧虑,李克强总理强调, 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我们保持定力、深处着力,更加关注结构调整等长期问题,不随单项指标的短期小幅波动而起舞。个别经济指标出现一些波动,这是难以避免的,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而去年下半年,我们发展的基数又比较高。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对中国经济不需要担心,更不需要悲观,因为它正处在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中。下一步只要继续稳定基础设施和新兴行业这两个方面的增长,完成全年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转型需要适当降速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79年至2011年。长达32年年均9.87%的经济增长率,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表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资源供给约束趋紧、经济总量基数增大,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已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5%左右,就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选择。
事实上,中国经济降速换档正是适应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需要。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来,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的富有挑战性的转型当中,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过去的两个增长引擎是出口与房地产市场,它们正在逐渐淡出,新的增长引擎正逐步到位,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经济在减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首先包括基于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其次是私人消费,第三是经济的绿色化、产能的绿色化。
李稻葵强调,中国目前的增速放缓是暂时性的,换言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U型”挑战,即从10%的增长率下降到7%-7.5%之间后,如果所有改革事项都能完成,增长率将会比现在的水平有所回升。
创新提质是关键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看来,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动力依然来自于改革创新。
“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李克强总理表示,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今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仍蕴藏在制度变革之中。
“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认为,要达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这一局面,一方面要有政策利好因素,还要有人力资本跟进,更要用好集成优势形成合力,最后还要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在大力增强创新的同时,质量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记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