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平
习近平总书记24日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总书记亲自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的学术大会,这在共产党执政历史上前所未有。从去年11月参观曲阜孔庙并发表讲话,到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学看望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习近平总书记这三次特殊的大动作饶有深意,值得认真解读。
今天重提孔子,纪念和讨论孔子,绝不是简单地“尊孔崇儒”,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中国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中国的道路,中国发展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赞扬着、检验着、挑剔着。中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其文明传承、文化源头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这样的独特标识在历史深处发光,从遥远的历史走来,其优秀精华是实现中国人自己强国梦想的思想根源之一。
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中,哲人圣贤灿若繁星。所有那些先辈大师留下的思想,构成人类共同的文化文明财富。不存在哪个文明是“中心”,哪种文化更“优越”的说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同时,他十分看重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在解决当今世界贫与富,战争与和平,物欲追求与道德精神的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等等难题的过程中,中华文明一定能够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这样一种理解和认识,毫无疑问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以往百多年,中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奋斗过程中,苦苦追寻着那些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理论思想,也确实从人类已有的思想中学习借鉴了许多。中国人以特有的谦逊,不断学习,不断容纳。今天,我们比以往更加自信。我们的自信在于,在虚心对外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努力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这其中包含着的极大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国作为中华文明的承继者,又是正在迈向现代化强盛目标的世界大国,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一个世界大国强国,既要有硬实力,又要有软实力。而软实力的构建与形成,绝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自成体系的思想根源,有可以延续的民族文化血脉,有深嵌于人民心中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国当之无愧第具备这样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文化大战略的高度,提出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全新重要观念。这种对待文化传统的科学求实精神,这种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汲取资源,寻找启迪,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融合起来的理念,既是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准确把握,也必将赢得国人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赞同。
作为一个独特的符号,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其学术价值,还在于其在历史上曾经屡遭质疑和批判。因此,在今天重新纪念孔子,重新讨论儒家思想,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也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醇熟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