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字打底,自己先要硬——四论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
有人说,当今中国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大事,一是深化改革,一是反腐倡廉。这样的概括虽然不尽准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建设廉洁政治所形成的深远社会影响。
执政者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是现代社会普遍奉行的政治伦理。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廉洁期待,更胜于一般形态。人们对执政者的清廉与否,格外在意和敏感。党员干部的廉洁指数,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指数,也关系着百姓的幸福指数。
反腐倡廉,我们党历来不遗余力。近一年多以来的铁腕反腐,更让全社会感受到不同寻常的震撼。“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强烈的忧患意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雷霆行动,前所未有的反腐力度,营造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衷心赞誉。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反腐需要雷霆手段,倡廉尤须疏浚源头。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虽然并不必然会演变为腐败问题,但它确是孕育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催化剂。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从曝光违规公款吃喝、处理公车私用、清退超标准办公用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抓起,就是要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牢牢夯实廉洁政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过惯了“好日子”,“紧日子”自然不那么舒坦。享受惯了权力的滋味,一旦特权被“清零”,肯定不容易适应。收受礼品不许了,滥发奖金不让了,大吃大喝不行了,公费旅游不敢了,会所不能随便进,吃个饭也战战兢兢,各项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执行下来,的确有那么一些干部感到浑身不自在。有人后悔当初入错了行、选错了道,觉得这样下去当官没什么意思,也有人期盼着这阵廉政风暴赶紧刮过去,到时候再吃香的喝辣的一切照旧。
这显然是低估了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决心。如果说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营造的是“不敢腐”的法治环境,加强监督、简政放权,编织的是“不能腐”的制度笼子,那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则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构建“不想腐”的社会和思想基础。这样的大势之下,另寻对策哪有空间,心存幻想更没出路,努力适应廉洁政治新常态才是正道。
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算不上是从政的至高境界,而是为官的底线要求。将特权享受当作丈量成功的标尺,以金钱财物作为权衡得失的准绳,只会背离从政为官的正道。借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良机,想清楚从政的目的和价值,将自己的需求层次从物质向精神层面拓展提升,少一点蝇营狗苟,多一分堂堂正正,廉洁就不再只是一道思想防线,而是一个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阳光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