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业内专家指出,会议兼顾眼前与长远,通过政策引导和服务促进,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既有利于实现外贸平衡协调发展,又有利于弥补我国在先进技术、原材料等方面的短板,在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有利于推动经济优化升级。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回暖、国内稳外贸措施不断发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稳步提升,但进口始终在低位徘徊,七八两月甚至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我国外贸月度顺差也因为进口的走低而不断扩大,屡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8月当月顺差值近5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幅度达77.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分析认为,近期进口呈现疲弱态势主要受到铁矿石、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国内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对能源资源进口需求减弱,加工贸易放缓、出口对进口的拉动作用降低等因素影响。
他表示,中国并不追求顺差,希望贸易能实现平衡发展,因此在重视扩大出口的同时也努力扩大进口,上半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就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对进一步加强进口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几个月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外贸发展形势是失衡和不可持续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认为,进口走低不仅对外贸平衡发展造成压力,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因此,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扩大进口做出部署可谓恰逢其时。
会议确定,鼓励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进口。稳定国内需要的资源进口,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牛羊肉、水产品等一般消费品进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当前我国经济正逐步摆脱对投资和外需的依赖,而走创新驱动的道路除了自主创新外,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也很关键。此次鼓励进口的对象很有针对性,包括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生产性服务,正好契合当前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要求。
国内市场对消费类进口商品也有着强劲需求。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最终消费品进口只占进口总量5%,而世界范围内平均是20%左右的水平。业内人士表示,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既可以丰富市场供应,也可以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
会议提出,推动进口管理便利化。实行24小时和节假日预约通关,加快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商品无纸化通关试点。会议还明确要搭建进口贸易平台,在公平竞争原则下,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增加进口。
据沈丹阳介绍,目前商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取消了光盘生产设备、汽车产品等五大类81个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并正与海关等部门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推动自动进口许可证的通关无纸化,并加快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优化通关环节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便利,无疑为拉动进口创造了良好条件。”刘学智说。但他同时表示,进口的根本改善最终要靠市场需求的回升,政府主要起政策引导和服务促进作用。考虑到当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进口增速显著提升难度依然很大,当前关键还是要抓紧时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的内生动力。 (记者王希、陈炜伟、王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