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负责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部门的官员25日重申,中国将努力实现此前所提出的各项减排承诺。此间专家指出,中国政府此举显示了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和认真履行承诺、推动减排行动的决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后,中国还将坚定不移地本着对中华民族福祉和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能力和应负责任相符的国际义务,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本月12日中美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解振华在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在声明中提出的“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行动目标。
“从我国来讲,确定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倒逼机制,促进国内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解振华说。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中国早在2009年即提出了到2020年前实现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今年5月中国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期修正案。而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美两国此次发表联合声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表率。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是一份两国双赢的联合声明。”解振华说,根据华沙会议的决定,各个国家应在明年一季度宣布各自的贡献,也就是行动目标。所以中美两个最大的排放国提前宣布了行动目标,也表明我们对推动多边进程的态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说,官方再次重申减排目标,说明中国减排的力度和决心不容置疑,同时这也是中国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响应。
解振华介绍说,中国2013年已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8.5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达到9.8%。今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又下降了4.6%。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说,中国一定是未来全球减排中非常重要的一极,虽然是最大的排放国,但中国的情况并不是单一的,中国也应该尽可能地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也可以适当地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陈迎也表示,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需要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制度,公平原则是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重要基石。离开公平原则,任何国际制度就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持,更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对于中国“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解振华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提出‘2030年左右’这个目标我认为是科学的、客观的。但是我们非常明确,我们要努力争取,尽可能早地实现目标,这又体现了我们既讲究科学又尽到我们最大的努力。”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除传统的“能源供应安全”观念外,必须注入“能源环境安全”观念,以及“占据未来能源科技战略制高点”的安全观念,将“以粗放的供给满足增长过快的需求”,转变为“以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的供需模式。
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则在发布会上回应了“气候变化法律框架草案”立法的进度情况。他表示,通过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已经进入到法律条文的起草阶段。
解振华还谈到最近的热词“APCE蓝”,他表示,到2030年,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会大大改善,“‘APEC蓝’不是不能实现的问题”。北京在APEC期间能够出现这种天气,让大家看到,只要采取措施,空气质量是能够改善的。
对此,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控制排放物总量是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手段,在能源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整能源结构,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带来的污染也会减少。 (记者高博 郭鑫 倪元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