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鹰潭11月26日电 (杨喆)“道教如何应对剧烈变动着而且灾难深重的现代世界?道教如何参与对世界灾难的拯救?我认为,关键是进一步改革,更大更深地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在鹰潭表示。
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25、26日在江西鹰潭举行,27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代表参与。多位与会代表就道教未来的方向展开讨论。许嘉璐在作主旨发言时做出上述表示。
许嘉璐将改革方向概括为三个拟人化的“对话”:一是“古今对话”,即更深入地研究和大力弘扬老庄原著的精义,以今天的视野和各领域的知识诠释其原理;二是“教科对话”,既不能丢弃大德高道对社会和自然观察、冥思所得出的实践经验,也不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视而不见;三是“中外对话”,应高度关注各国相关领域的动向、与国外同行对话,甚至进入他国社会、文化和宗教生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日本道教协会理事长早岛妙听在发言中强调了传承道家思想的重要性。他在为论坛提交的论文《开辟道家新时代的道家生存法》中指出,在环境问题不断显现的当下,人类的生存方式应该回归于“道”,传承道家的思想和智慧。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彭马田也表示,道教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理解自身在自然界所处位置的全新方式。在这个物种大量消失、气候逐渐变暖、森林遭到砍伐、污染时刻威胁自然的时期,道教的智慧十分值得人类传承与学习。
长期研究道教文化的台湾台中技术学院教授萧登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内外对《道德经》的研究与翻译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成果,但是对于其他道家经典还是少有耳闻,这还需要教界、学界人士共同积极开展工作,推动道教未来的发展。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在发言中建议道教界人士积极开展各种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宗教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其根本在于民众的认可和参与。没有民众的参与,宗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我们必须回报民众,利益众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