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 许婧)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合作与分歧:抗战时期的同盟”国际研讨会6日在上海举行,中、美、日三国学者在研讨会上深入分析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看法。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主任吕彤邻当天表示,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不够重视,涉及抗战意识形态或文化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及中国抗战,这与中国人民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当天,与会者就“介于美苏之间”、“历史贡献”、“中日在国际舞台上”、“在敌人后方”等四大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日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小代有希子就“帝国的衰落”问题分析了二战中日本的衰落。美国华盛顿特区研究者、林迈可的外孙女李淑姗就“林迈可及无线电技术在二战中共作战中的角色”一主题对林迈可这位中共抗日的观察者、见证者和亲历者在二战中的角色进行了陈述。
吕彤邻以“美军观察组的来龙去脉”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在史学界尤其是中国史学界,普遍认为美军观察组驻扎延安是亲共举动,但吕彤邻研究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集的大批历史文献后认为,这种推论与历史事实相差甚远。
2013年,吕彤邻开始从事“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项目,她从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国际视角出发,即分别从美、日、苏、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视角对中国抗战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同时强调对原始文献的挖掘和分析,侧重对美国、日本、苏联以及中共档案进行发掘、比照和研究,当天公布的研究成果正基于此项目。
主办方透露,目前所进行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推广,是期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为当今中国与美国的大国关系、中日、中苏等多边关系提供历史借鉴,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历史参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