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新加坡的地铁车厢12月25日在辽宁营口港装船外运。
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摄
技术先进价格低 服务周到质量优
中国装备成为出口“王牌产品”(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兰
从出口服装鞋帽等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铁、动车车组以及核电设备等高端装备,“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正不断升级换代。为进一步打造高端的“中国制造”,国务院日前决定,从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三方面加大对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国际市场需求大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之相关的装备设备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国家欢迎来自中国的产品和技术。
李克强总理最近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了解到哈国加强道路、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光明大道”计划,但该国的基建能力根本不能满足计划需求。“能不能考虑咱们合作?我们就地建设生产线,帮你们实施‘光明大道’计划?”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李克强的建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会谈,双方先后签订了140亿美元和价值180亿美元的合作框架协议。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技术和装备也备受青睐。今年10月,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正式批准,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继中国北车2011年获得法国罐车的订单后,再次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装备整车订单。自此,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的全球覆盖。
此外,核电、特高压技术输出等高端技术和设备出口也取得重大进展。今年2月,国家电网成功中标美洲首个特高压工程——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走向世界。
优势独特效益好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欢迎中国装备,在工程机械、机电产品、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中国制造的产销量均跃居世界前列。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今都有扩大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需求,而这几年我国在基建投资和建设方面的能力提升得非常快,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责任输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也有能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走出去’也有利于本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
其实,中国装备走出国门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专家指出,现在欧美国家重新确立实体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基本建设需求增加,而中国有很多富余的优质产能,双方合作各取所需。李克强说:“过去我们的出口,一个集装箱才能换回一台彩电,现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
政策扶持三到位
未来中国装备走出去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国务院日前决定从三方面进行扶持。一是简化审批手续。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由事前到有关部门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三是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增加经营主体。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做好信息、法律、领事等服务,加强协调,防止恶性竞争,强化风险防范。
对于金融助力“走出去”,徐洪才建议,首先,应加快建立全球人民币结算体系,加强与对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合作,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利用所在国银行结算体系,借用他们的现成网络,帮助人民币走出去。其次,扩大境外金融机构在上海银行间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即熊猫债券;把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吸引到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尽快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挂牌上市,扩大人民币的融资渠道。第三,扩大人民币自由兑换。最后,金融机构要在境外多设立网点,中国企业走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应跟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