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10日获得一项殊荣,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国际永久编号第102536号小行星命名为“栾恩杰星”。
“栾恩杰星”命名仪式当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分别向栾恩杰院士颁发了“栾恩杰星”命名证书和轨道运行图。
现年74岁的栾恩杰院士是中国著名的自动控制技术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他在近50年的航天生涯中直接参加或主持了中国多个航天运载器型号和航天工程研制工作,在中国水下发射航天运载器、陆基机动航天运载器和深空探测领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这是2004年1月中国探月工程被批复并正式启动时,栾恩杰院士所写诗句。此后,他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带领近万人团队,仅用三年时间就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许达哲表示,以栾恩杰院士的名字命名一颗新星,是天文界和宇航界对中国月球探测全体科研人员的高度褒奖,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充分肯定。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命名并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此次命名的“栾恩杰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9年10月28日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
中国人首次发现小行星要追溯至1928年,23岁的留美学生张钰哲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所没有的小行星,将其命名为“中华”。目前,浩瀚星空中已有100余颗以中国杰出人物、中国地名或中国知名机构命名的小行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