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治国、生态环保、“一带一路”建设……这些两会“热词”,不仅是中国媒体关注的对象,而且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点,各国媒体纷纷投入精干采编力量,以期更好地感知和把握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各路媒体全力投入报道
俄罗斯塔斯社分管国际事务的副总编马拉特·阿布哈金对本报记者说,这次对中国两会的报道,塔斯社驻北京分社的5名记者全体参与。从报道上来看,塔斯社最关注的话题是中国经济,而经济话题中最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将在7%左右的目标。中国现在讲经济新常态,在增速放缓的同时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在具体层面上,中国继续推进投资和贸易,规范国内网购市场等举措也非常值得关注,对俄罗斯有借鉴意义。在复杂的国际形势背景下,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表态引人瞩目,例如,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中国和俄罗斯将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际正义和二战成果,塔斯社当然予以高度关注。
美国主流媒体非常重视对中国两会的报道,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环境、反腐败等内容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重点。在两会之前,《华尔街日报》就刊文称,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值得关注。《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等媒体第一时间分别在其网站刊登相关消息,并配发专家评论,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影响。美联社报道称,环境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表现了中国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
韩国《中央日报》长期驻华的资深记者、目前担任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的韩友德对本报记者说,今年该报专门从国际部派出两名记者和其驻京的两名记者共4人一起报道两会。两会开幕当天,《中央日报》就对两会的热点议题进行了整理,刊登在该报的头版和网络版上,这些相关的报道还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央日报》中文网上也能看到。《中央日报》努力将两会全方位展现给韩国读者。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的一位媒体人士介绍,该电视台一直十分重视每年的两会报道,常驻中国的十几位记者几乎都参与两会报道。该电视台不仅用日语报道两会,而且还用英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两会情况。
日本朝日新闻社广报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与日本有着密切关系的邻国,因此朝日新闻社非常重视本次两会报道,认为这是采访中国内政、外交等政策的绝好机会。朝日新闻社与往年一样,在中国内地常驻的约10名记者全部出动采访。《朝日新闻》今年报道两会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国下调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在新常态下发展经济、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中国对历史问题的看法等。
据日本共同社记者介绍,该社常驻中国的10多名记者都在报道中国两会。一名共同社记者对本报记者说,共同社对今年两会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反腐等问题、如何在新常态下调整结构实现经济发展、包括周边外交在内的中国外交政策、中日关系。
透过两会理解中国道路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国际新闻部主管监制李键雄告诉本报记者,该台十分重视对中国一年一度两会的报道,原因在于两会的议题对亚洲和世界都具有影响。报道由该台驻北京和上海的记者完成。“鉴于中国的影响力,我们分布在日本、韩国、中国香港、越南、泰国、美国和比利时等地的记者也积极报道所在地区对两会的看法”。
韩国《东亚日报》编辑局副局长河宗大十分关注此次两会,他对本报记者说,《东亚日报》的驻华记者已经发回了多篇两会报道。《东亚日报》最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增长的部分,因为现在韩中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非常高,要预测韩国经济今年的走势必须参照中国的经济情况。
韩友德表示,《中央日报》十分关注中国的“创客风潮”、经济政策、创业、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等议题。他特别提到,《中央日报》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多次报道,并计划在年内刊发相关专题报道。
路透社、《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王毅记者会的相关情况。其中王毅对于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的表态、对于新型国际关系的阐释,以及外交关键词“一个重点、两条主线”的提法,都被媒体广泛报道。
近年来,中国和法国经济的互补性逐渐突显,中国对法国经济发展影响不断上升,在众多议题中,法国媒体最关注的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费加罗报》《回声报》等众多媒体都对中国今年7%左右的经济增速预期及经济结构转型进行了报道。
日本《每日新闻》外信部副部长成泽健一对本报记者说,《每日新闻》每天刊发两三条关于两会的报道。成泽认为,中国两会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集中在一起,对很多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建设法治国家是外媒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法国《人道报》言论版编辑热罗姆·斯卡尔斯基自今年两会开始就一直密切关注两会进展。他说,“建设法治国家不仅有利于加强反腐力度,而且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非常明确,中国有权选择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中国的经济和文化活力”。
欧洲通讯社发表《中国将铁腕治污》的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发起了“针对污染的战争”。德国《时代》周报在线尤其关注德国与中国合作相关的问题。该网站的文章称,中国正在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倚重。中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需要跨步向前,更多依靠创新和自主研发提升竞争力。中国在国际上需要现代化的伙伴。德国作为在工业和软件方面领先的国家,被中国视为优先伙伴。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刊登的文章对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重要表态给予特别关注,称经济和环境成为两会的热点,并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尝试由出口导向型、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服务增长型方向转变。
埃塞俄比亚《先驱报》总编辑达格勒·比阿镇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两会制度是与时俱进并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政治体制,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中国的两会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埃塞媒体和民众对中国两会动态非常关注,特别是中国的外交政策、非中关系、埃塞与中国关系、中国的改革、反腐措施等。《先驱报》日前还对中国两会中增强反腐机制的内容进行了报道,希望埃塞能在反腐方面借鉴中国成功的经验。
埃及《七日报》外事局副局长法蒂对本报记者表示,通过两会传递出的信息,舆论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越来越平衡,越来越理性。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对埃及来说是好消息,相信对世界也是好消息。埃及媒体注意到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将会为外国人对华投资营造更透明、更公平的环境。中国惩治腐败的力度也令人钦佩,这非常有助于中国贸易投资软环境的改善。
(本报记者曲颂、张朋辉、李晓宏、殷淼、万宇、刘军国、俞懿春、邢雪、李应齐、郑红、倪涛、韩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