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陕西安康6月20日电 题:中国各地端午争相赛龙舟 文化符号“游走”标签化
作者 冽玮 李思默
作为中国最重视的五大节庆之一的端午节,千百年来,既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亲情符号,也是凝聚海内外华人、汇聚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中国政府围绕民俗文化回归这个宏大命题作出了不懈努力,从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民俗专家指出,当赛龙舟、包粽子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在现代化社会中生根发芽,弘扬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不至于成为一种口号。
20日上午,陕西安康汉江两岸观众云集,震天的锣鼓声中,龙舟竞渡汉水。赛龙舟自汉朝开始,至宋代形成了竞技比赛风俗,流传至今已两千余年历史。唐代诗人刘禹锡“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的诗句便是对赛龙舟的传神描写。
农历五月端阳,时值仲夏,阳光普照,万物丰茂,瘟疫的危险也在悄然发展。此时尤须祛病除瘟,防患于未然。最初端午节人们采草药、使用菖蒲、艾蒿、出游、缠五色线、吃粽子、龙舟竞渡正是出于对生命的保护与希望。
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坦承,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传统节庆习俗的精神内核发生了变化,原始的节日本质消失殆尽。他认为,传统节庆习俗的没落,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新网记者在赛龙舟现场看到,龙舟与河堤上多有广告出现。有业界人士指出,经济目的成为端午节活动的主要追求,商业运作使传统民俗的意义发生质变,民众自娱情境也荡然无存。
追溯至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行动就显示出某种商业目的。专家认为,节庆习俗是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精神家园的一颗明珠。中国最重视的五大节庆,春节、端午、清明、中秋、重阳不仅代表着五种节气,更是五种精神,而如今端午节却屡屡被经济利益所裹挟。
“原来每逢五月初五赛龙舟,村民自发前来观看,讲两岸围得水泄不通,现在的赛龙虽然热闹,却少了点原来的味道,很多东西都被商业化了。”对于参赛选手李少杰而言,经济目的与市场效应已经成为其主要追求,突出参赛代表的体育素质,甚至带有博彩意味。李少杰赛后告诉记者,比赛者、观看者面对的是商业运作的体育竞技,这同篮球赛、足球赛已没有两样。
西安群众艺术馆的专家王智透露,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北方,正是因为节日本身蕴含的对于生命的美好追求,使其传播至韩国、朝鲜、日本等地,现如今不少少数民族也继承了这一汉族习俗。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比赛之船更多的已不再用传统龙舟,而是新型技术制造的轻舟、快艇。有的船只冠以公司或商标名。在经济目标驱动下,传统民俗的内涵渐行渐远。
有舆论指,中国各地赛龙舟活动在保留传统根基,应该不断融入时代新内容、开拓新的生长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端午节最原始的精神内核难以复现,赛龙舟作为一种竞技项目,本身就具有对生命美好追求的象征意义,这恰恰是不应该,也无法被商业色彩所掩盖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