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上午9点多,多方全力搜救在小峪水库入口处又发现一名失踪者遗体,截至记者发稿时,遇难者人数已升至7人,仍有2名游客失踪,救援工作仍在冒雨连夜进行中。
专业救援队深夜增援
昨天凌晨,陕西省山地救援队的5名队员携带专业救援设备连夜冒雨赶到了临时指挥部,他们在和长安公安对接后,立刻明确目标开展救援。
陕西省山地救援队队员李芳告诉记者:“山地救援特别是汛期山地救援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这时候不是人多或者盲目上人就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根据实地天气和地形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科学研判和救援经验在这时显得格外重要。”
当天夜里12点至4日凌晨3点半,救援队员配合公安、武警、消防对事发地至水库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李芳说:3个小时左右在5公里范围内拉网式的排查了3遍,一方面是熟悉地形情况,另一方排查之后就可以确定更明确地搜救方案。”
黑漆漆的夜伴着零星的雨点,过了十二点气温开始下降,5名队员在对现场情况摸排之后,开始针对河道漩涡、大石头、河道两岸有枝叶漂浮物的地点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排查。
李芳说:“山洪暴发时,常有行洪道,来势凶猛往往只有十几秒,一般人往往来不及做判断,但是如果抓住木板、树干等大体积漂浮物还是有一定生存可能,尽管时间一分一秒的度过,队员们淋着雨又冷又饿,但是大家还是期待能发生奇迹寻找到生还者。于是就根据经验,针对地形又进行了有针对点的排查。”
就在大家正准备商量调整方案的时候,在距离水库一公里左右紧邻岸边的大石头附近时,救援人员在水中发现了失踪者。
陕西登山救援队的队员告诉记者:“是在一起的,两个大人一个孩子,是在河道临近岸边的一处大石头附近发现的,因为附近的石头比较大,石头附近的水流也不是特别湍急,所以大家发现的第一时间都满心期待希望能是幸存者,然而经过确认3人都已经遇难。孩子可能才10岁左右。”
河道堆积物中发现遇难者
200多人连夜开展的救援工作也面临重重困难,记者了解到,凌晨4点左右,山里再次下起了大雨,雨来的很急,白花花的打在车玻璃上,雨刮器都刷不急。天黑风大气温低光线又不好,现场救援人员看到河水存在上涨迹象,担心再度发生次生灾害,于是只能临时休整。
李芳说:“雨太大,山里路滑,下撤不可能。我们只能临时躲在车上,雨唰唰的打在车上,我们还不能彻底熄火,只能轮番靠在座椅上眯一会。当时谁都不敢睡,提醒自己看时间看外面的雨,大家都盼着雨赶紧停,赶紧救人。”
经过调整,救援队员自事发现场河道向水库方向搜寻,经过多方努力,早上8点左右在溪流与小峪水库的连接处一被洪水冲击形成的堆积物中寻找到了遇难者遗体。目前小峪水库正在泄洪。救援仍在继续。
在进行信息汇总方案调整后,3支救援队与武警、消防官兵一起,再次前往事发地与水库之间区域进行搜救。
在现场临时指挥部,陕西应急救援总队特勤支队副队长刘明告诉记者:“陕西应急救援总队昨天下午投入54人参与救援,今天投入48人参与救援,携带通讯,搜救等装备分两队顺着坝沿河两岸的进行拉网式搜救。”
昨天晚上7点,长安宣传官方更新出搜救最新情况:“王莽街道小峪河突发山洪,9名群众被洪水冲走后,长安区组织公安、消防、武警、水务、卫生及当地干部群众300余人夜以继日开展搜救。截至8月4日19时,已打捞遇难者遗体7具,其余2名群众正在紧张搜救中。”
昨天早上10点整,临时指挥部设在距事发地约3公里的小峪汽车站内,陕西省山地救援队、陕西蓝天救援队、陕西省应急救援总队的专业救援队员已经完成第五轮搜救,正在现场补充绳索等救援设备,准备新一轮的搜救。公安、消防、武警等多方力量也全力投入到紧张救援中。
盛夏避暑常见游客下河
昨天上午,在小峪口进山沿线警戒的河道边,仍有不少村民都留在河岸边,在距离临时指挥部不到2公里的下游,尽管河水湍急浑浊,水面已经远远比往日宽的多,仍有年轻男子逗留河边,甚至在河水与村道交汇的丁字口位置,下到河道里看起来相当危险,完全视不远处河岸边“禁止垂钓、下河危险”的大幅黑体标语于不顾。
早在8月2日,本报头版就曾以《西安市民周末扎堆进山游河道游人“下饺子”》为题报道过周末市民进山下河玩水存在安全隐患的消息。在当时报道中,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河中野泳玩水,河滩烧烤聚餐这种极具安全隐患的行为,已经成为人们常见避暑行为。
陕西省登山协会秘书长陈铮表示:“夏季是市民游客进山高峰期,不少人为了避暑盲目进山,往往给自身安全埋下一定隐患。人们对登山、对山地运动的喜爱是好事,但是更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出行方案,不具备专业户外知识情况下,不要贸然进山,更不要独自行动。无论任何季节一定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市区是阴天,山区极可能就是雨天,阴雨天气千万不能冒然进山。山区昼夜温差大,应随时关注自身可负荷状况,更要关注自身装备对气候的适应性。”记者李佳实习生李晶晶侯瑞婷
8月4日上午9点多,多方全力搜救在小峪水库入口处又发现一名失踪者遗体,截至记者发稿时,遇难者人数已升至7人,仍有2名游客失踪,救援工作仍在冒雨连夜进行中。
专业救援队深夜增援
昨天凌晨,陕西省山地救援队的5名队员携带专业救援设备连夜冒雨赶到了临时指挥部,他们在和长安公安对接后,立刻明确目标开展救援。
陕西省山地救援队队员李芳告诉记者:“山地救援特别是汛期山地救援有自身独有的特点,这时候不是人多或者盲目上人就能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根据实地天气和地形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科学研判和救援经验在这时显得格外重要。”
当天夜里12点至4日凌晨3点半,救援队员配合公安、武警、消防对事发地至水库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李芳说:3个小时左右在5公里范围内拉网式的排查了3遍,一方面是熟悉地形情况,另一方排查之后就可以确定更明确地搜救方案。”
黑漆漆的夜伴着零星的雨点,过了十二点气温开始下降,5名队员在对现场情况摸排之后,开始针对河道漩涡、大石头、河道两岸有枝叶漂浮物的地点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排查。
李芳说:“山洪暴发时,常有行洪道,来势凶猛往往只有十几秒,一般人往往来不及做判断,但是如果抓住木板、树干等大体积漂浮物还是有一定生存可能,尽管时间一分一秒的度过,队员们淋着雨又冷又饿,但是大家还是期待能发生奇迹寻找到生还者。于是就根据经验,针对地形又进行了有针对点的排查。”
就在大家正准备商量调整方案的时候,在距离水库一公里左右紧邻岸边的大石头附近时,救援人员在水中发现了失踪者。
陕西登山救援队的队员告诉记者:“是在一起的,两个大人一个孩子,是在河道临近岸边的一处大石头附近发现的,因为附近的石头比较大,石头附近的水流也不是特别湍急,所以大家发现的第一时间都满心期待希望能是幸存者,然而经过确认3人都已经遇难。孩子可能才10岁左右。”
河道堆积物中发现遇难者
200多人连夜开展的救援工作也面临重重困难,记者了解到,凌晨4点左右,山里再次下起了大雨,雨来的很急,白花花的打在车玻璃上,雨刮器都刷不急。天黑风大气温低光线又不好,现场救援人员看到河水存在上涨迹象,担心再度发生次生灾害,于是只能临时休整。
李芳说:“雨太大,山里路滑,下撤不可能。我们只能临时躲在车上,雨唰唰的打在车上,我们还不能彻底熄火,只能轮番靠在座椅上眯一会。当时谁都不敢睡,提醒自己看时间看外面的雨,大家都盼着雨赶紧停,赶紧救人。”
经过调整,救援队员自事发现场河道向水库方向搜寻,经过多方努力,早上8点左右在溪流与小峪水库的连接处一被洪水冲击形成的堆积物中寻找到了遇难者遗体。目前小峪水库正在泄洪。救援仍在继续。
在进行信息汇总方案调整后,3支救援队与武警、消防官兵一起,再次前往事发地与水库之间区域进行搜救。
在现场临时指挥部,陕西应急救援总队特勤支队副队长刘明告诉记者:“陕西应急救援总队昨天下午投入54人参与救援,今天投入48人参与救援,携带通讯,搜救等装备分两队顺着坝沿河两岸的进行拉网式搜救。”
昨天晚上7点,长安宣传官方更新出搜救最新情况:“王莽街道小峪河突发山洪,9名群众被洪水冲走后,长安区组织公安、消防、武警、水务、卫生及当地干部群众300余人夜以继日开展搜救。截至8月4日19时,已打捞遇难者遗体7具,其余2名群众正在紧张搜救中。”
昨天早上10点整,临时指挥部设在距事发地约3公里的小峪汽车站内,陕西省山地救援队、陕西蓝天救援队、陕西省应急救援总队的专业救援队员已经完成第五轮搜救,正在现场补充绳索等救援设备,准备新一轮的搜救。公安、消防、武警等多方力量也全力投入到紧张救援中。
盛夏避暑常见游客下河
昨天上午,在小峪口进山沿线警戒的河道边,仍有不少村民都留在河岸边,在距离临时指挥部不到2公里的下游,尽管河水湍急浑浊,水面已经远远比往日宽的多,仍有年轻男子逗留河边,甚至在河水与村道交汇的丁字口位置,下到河道里看起来相当危险,完全视不远处河岸边“禁止垂钓、下河危险”的大幅黑体标语于不顾。
早在8月2日,本报头版就曾以《西安市民周末扎堆进山游河道游人“下饺子”》为题报道过周末市民进山下河玩水存在安全隐患的消息。在当时报道中,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河中野泳玩水,河滩烧烤聚餐这种极具安全隐患的行为,已经成为人们常见避暑行为。
陕西省登山协会秘书长陈铮表示:“夏季是市民游客进山高峰期,不少人为了避暑盲目进山,往往给自身安全埋下一定隐患。人们对登山、对山地运动的喜爱是好事,但是更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出行方案,不具备专业户外知识情况下,不要贸然进山,更不要独自行动。无论任何季节一定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市区是阴天,山区极可能就是雨天,阴雨天气千万不能冒然进山。山区昼夜温差大,应随时关注自身可负荷状况,更要关注自身装备对气候的适应性。”
陕西传媒网-三秦都市报 记者李佳实习生李晶晶侯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