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九成电梯完成“体检”
本报记者 金可
本市共有电梯18.8万台,是世界上电梯拥有量第二大城市。其中,使用10年以上的“老年”电梯4.9万台,占全市电梯总量的26.1%。为保障全市电梯特别是高风险电梯的安全,市质监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截至目前,全市整体电梯排查已完成九成多,高风险电梯排查任务完成七成多。昨日,市质监局会同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的专家,对朝阳门地铁电梯进行了现场“会诊”。
危险部位瘦身防夹人
昨天,检测中心的工程师首先来到朝阳门地铁F口下行电梯进行检查。封闭现场后,工程师打开盖板检查了电梯的非操作逆转保护装置。几年前动物园地铁站的电梯事故,就是出现了突发逆向行驶。工程师赵波指着电梯旁的几个小圆柱说,电梯中应设有这种机械保护装置,卡住梯级,防止发生此类事故。
彻底打开所有盖板后,赵波指着电梯梯级翻转的区域说,这里就是电梯“吃人”事件中夹住人的位置。但现在很多地铁电梯的梯级旋转部件宽度都已缩小,像检查的这部电梯,翻转位置只有22厘米,避免了发生夹人的风险。
昨天检查项目基本正常,但专家还是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电梯紧急制动按钮在扶手带最顶端的下方,非常不明显。工程师建议加装提示标志。
目前本市电梯每年都要“体检”,对于高风险电梯,还特意在每两次年检中间增加一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项目多达50多项,比年检项目还要多出十几项,而且标准更为严格。比如制动距离检测,年检要求空载实验,而风险评估则增加载客实验。
地铁电梯评估月内完成
全市18.8万台电梯中,住宅电梯9.3万台,占总量的49.5%;自动扶梯2万台,占10.6%;使用10年以上的电梯4.9万台,占26.1%;使用10年以上的住宅电梯2.5万台,占13.3%。在所有电梯中,风险概率高、风险后果严重的纳为高风险电梯。今年本市要进行风险评估的高风险电梯共有2000余台,其中地铁电梯600余台,老旧住宅高风险电梯占比最多,达1100余台。今年的高风险电梯比去年的6000余台已大幅减少。
本市已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电梯使用及维保单位进行自查和隐患治理,并按照“一梯一表”逐台填写自查记录表格,对存在隐患的电梯在整改到位前要停用或采取监控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截至8月底,全市电梯“体检”已完成90.98%。维保单位自查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2322台,已督促整改1982台,采用监护措施的电梯308台,停用32台。
2000余台高风险电梯中也已累计完成评估1521台,达76.05%,其中老旧住宅电梯825台、公共交通等人员密集场所电梯696台。所有的地铁扶梯排查将于本月内完成,高风险电梯评估将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
住宅电梯维修已花1.1亿元
排查中,老旧住宅中的电梯问题最为突出,存在部件老化、权责不清等问题。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产权不清的电梯维修问题,本市正力推“电梯救济”制度。今年1至8月,全市电梯维修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1.1亿元,占资金使用总额的34.7%,同比增长15.5%。
东城区建立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隐患预警和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对使用10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运行状况进行安全预警,并筹集800万元住宅电梯安全隐患治理专项应急资金,用于消除产权不清、资金不足的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隐患。西城区由区财政出资5000余万元,对140余部产权不清、资金不足且存在突出安全问题的老旧住宅电梯进行更新。海淀区建立起老旧住宅电梯隐患治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