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手段。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已基本形成,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均在自然保护区内。
环保部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面积9652万公顷,覆盖了所有的自然保护区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涵盖了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据悉,中国最原始的森林、草地、湿地大多数分布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全国85%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绝大多数自然遗迹、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特别是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均在自然保护区内。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稳定,金丝猴、亚洲象、水杉、银杉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和增长。中国已建立60多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近320万公顷,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由2000年的1100余只增加至近1600只。以保护朱鹮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已建立了20多处,野生朱鹮数量已由1981年的7只增长到约1000只,活动面积也由最初的20平方公里扩至1.3万平方公里。
近年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代表加入相关国际保护网络的趋势显现。截至去年底,内蒙古锡林郭勒、福建武夷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云南西双版纳等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辽宁双台河口、江苏盐城湿地珍禽、江西鄱阳湖等44处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山东泰山、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云南高黎贡山等32个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加入国际保护网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接受国际社会监督。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记者杨维汉 崔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