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部印发《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专家认为,该项制度回应社会需求,对社会综合治理亦有进步意义。
据了解,今年6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主持召开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扩大)会议,研究审议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随着社会动态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群众异地办证难、丢失居民身份证挂失注销缺乏渠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必须着力改革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身份证异地受理等制度先期在全国10个省市试行。
“政府管理和服务效率在提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伴随经济发展,国内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身份证异地受理将降低人口流动成本,释放经济运行活力。
国家卫计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流动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末已达到2.52亿人。根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流动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到2020年,我国流动迁移人口将逐步增长到2.91亿,每年约增长600万人左右。
“过亿流动人口,如果身份证挂失、补办都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办理,成本是很大的。”汪玉凯认表示,人口形式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需求,都在要求政府创新管理手段,而信息化发展则为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行方案。
“以前人口管理依靠人力在运行,各区域人口信息很难实现高效共享,限制了政府行政效率。”汪玉凯称,信息化发展正在推动、支撑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让群众享受高效的便民服务,就是在切实助推群众的幸福指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翼认为这项制度有三个重要意义:首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成为可能。“因为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现在推行这项改革,不会出现因异地办理,户籍信息沟通不畅产生的冒领、个人信息核实不准的弊端。”能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促进这项工作,也彰显了职能部门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目的要求。第二,群众可以在异地挂失身份证,可以减少当事人丢失身份证的成本,降低百姓因身份证丢失带来的个人隐私泄漏的风险和行使权利的不便。第三,另外全国联网的基础上,异地及时登记身份证挂失等信息,对社会综合治理也有极大的益处。
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创新人口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惠及亿万群众改革举措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目的要求。
专家认为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不少便捷,职能部门点点鼠标,群众就可少跑许多路,职能部门主动增加工作量,群众就能减少许多麻烦。这项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适应时代发展、顺应群众期待”为切入点,围绕“办理经济便利、使用高效安全”这一核心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条件,改革运行机制,转变理念作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让群众享受高效的便民服务。(李婧 赵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