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张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中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
什么是月球地理实体命名?
从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开始,人们陆续对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进行命名。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其首次会员大会上成立了月球地名命名执行委员会,开始对月球表面地名命名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命名是为了便于人们进行月球科学研究。”近期加入该委员会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5日对中新社记者说。
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规则繁多,比如实体的直径和长度必须大于100米,且本身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命名要简单明了。
李春来说,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家实力相关。“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细。”他说,随着探测程度的不断提升,“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命名”。
月球上的“中国元素”
1961年,月球的命名数据库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祖冲之”的名字。如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达到22个。
这其中有14位中国籍的“月球居民”。既有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如郭守敬、张衡、祖冲之、毕昇、蔡伦等,也有近现代天文学家高平子、张钰哲等,还有唐代诗人李白和神话人物嫦娥等。
由于各国科学技术发展不同步,在已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的2017个月球地名(不含卫星坑地名)里能代表中国符号的名称仍然少之又少。
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中国探月工程开展以来已获得7项实体命名。也正是考虑到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未来的空间探测计划,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月球地名命名委员会邀请中国科学家加入。
“嫦娥三号”新命名意味着什么?
科学家们当日出示了“嫦娥三号”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和降落相机获取的着陆区形貌影像数据,图像上框定出四四方方的区域、巡视器路径及若干个环形形貌。“降落相机的分辨率从上到下越来越清晰,制图时折中采用了8厘米分辨率。全景相机的分辨率达到了毫米级。”李春来说。
以这些数据为依据,“嫦娥三号”月球着陆点周边77米的方形区域被命名为“广寒宫”,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和玉兔所居住的宫殿”。紧邻周边区域的三个较大的撞击坑,依次为直径420米的“紫微”坑(中心经纬度为北纬44.12°、西经19.52°)、直径480米的“天市”坑(中心经纬度为北纬44.1°、西经19.45°)和直径470米的“太微”坑(中心经纬度为北纬44.15°、西经19.49°)。
“我们希望找到三个名称构成一组的名称进行命名,刚好有我国古代对星辰的命名采用‘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体系,用于命名嫦娥三号着陆点地理实体,既不违反命名规则,又可体现‘中国元素’,且不易引起歧义和争论。”李春来对中新社记者说。
古天文图中的“三垣”包括上垣之太微垣、中垣之紫微垣、下垣之天市垣,每垣都是较大的天区。紫微垣大体相当于拱极星区。太微垣包括室女、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鹰等星座的一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