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虽创新低,但仍居全球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
3月2日,中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增速又重返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首。
6.7%的经济增速,是自1991年以来最低的。中国经济是不是还在继续探底?经济内生动力如何?今年还能保持中高速吗?这些问题成为今年中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说:“中国经济增速跟自己以往比是高位下行,但是跟全球其他国家比,我们还是一枝独秀,所以根本不必焦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计,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1.6%,欧元区增长1.7%,日本增长0.9%,印度增长6.6%,南非增长0.3%。
就是在这一增速下,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了7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0.2万亿美元)大关。
很多人关心:中国经济是不是还在继续探底?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中国经济是L型增长,现在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增长快速回落的风险有所下降。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含金量”提高了。这体现在收入增速继续跑赢GDP——去年,中国国民总收入同比增长6.9%。这还体现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更强——201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1.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的阵痛难免,迎难而上发展经济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共识。“结构调整的阵痛,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值得的。” 刘志彪认为。
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阵痛,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可以承受的。虽然在短期内,去产能会影响一些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去杠杆会使一些企业过紧日子,并使其风险显性化。但应该看到,结构调整可以释放出闲置的土地、信贷等稀缺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的产业和行业,从而为后续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人民日报记者 陆娅楠 王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