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人民日报》15版发表了题为《找寻赛事的文化基因》的署名文章,肯定郑马的“三拼”和后来居上。
于11月3日鸣枪开跑的“郑州银行杯”2018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因其奉行的““高起点 高标准 高品质”、“大平台 大视野 大传播”、“有活力 有文化 有温度”这“三高三大三有”原则,不仅令国内外跑友非常期待,而且也引起了权威媒体关注。10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15版发表了题为《找寻赛事的文化基因》的署名文章,对于郑马高起点高标准的筹备工作,特别是努力将城市的文化基因、文化特色融入马拉松赛事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郑州日报》报道截图
▲《郑州晚报》报道截图
文章中谈到:
“郑州国际马拉松依托厚重的中原文化推出颇具开创意义的姓氏跑团,试图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注入时尚的马拉松运动。
尽管办赛成效还有待实践检验,但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积极寻找城市马拉松赛文化基因的尝试,还是值得充分肯定……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依托的是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与城市治理的长足进步,而能够让城市马拉松赛持续办下去的理由,则应是马拉松赛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找寻到的那一份文化基因。
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有一个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经营的演进过程,而找寻并确立赛事的文化基因则是升华赛事价值的必由之路。”
位居八大古都之列,“中国之中”的郑州,有着36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虽然是城市马拉松的后来者,但郑马在办赛之初,就明确了比赛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平台作用,通过比赛让人感受到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河南独有的姓氏文化,在前100个中华大姓中,有82个直接起源于河南,这一文化基因决定了,将姓氏文化融于其中的郑州国际马拉松具备着唯一性。组委会也特意组织了“姓氏跑团”,让根植于中原的姓氏文化,借助郑马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更多跑友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更深刻地理解中原文化。
跑友参加郑马,不仅是一次健身活动,一次自我挑战,更是一次寻根之旅、文化之旅、心灵之旅——这也是郑马的初衷。而随着精心制作的宣传片在央视多个频道、河南卫视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播出,郑州“活力之城”、“文化之城”、“温暖之城”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能得到《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媒体的关注与肯定,对我们来讲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一定倾尽全力办一届让广大跑友满意的高品质赛事,一定努力挖掘城市的文化基因,彰显郑州的文化特色,让郑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赛事组委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人民日报》文章:
找寻赛事的文化基因
钟文
在城市马拉松赛事渐成潮流之际,每一个城市都该认真思考办赛能为传承文化做些什么。
11月3日,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将揭开战幕。筹办这个赛事,赛事组织者想到的是高起点、高标准办赛,郑州市民想到的则是热情迎纳、积极参与。
以郑州为起点的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已连续举办多年,郑州依然心心念念举办一个专属的马拉松赛事,这也许就是城市马拉松赛的特殊运营规律使然。城市马拉松赛一头牵系着跑者,一头牵系着城市,为跑者提供良好的赛事服务是办赛的要义,为城市搭建宣传推介自身资源的赛事平台同样是赛事发展壮大的必要支撑。
或许正是由于办赛较晚的缘故,让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在筹办时就在考虑如何可以做到后来居上。毕竟是省会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毕竟是积淀了多年办赛经验,郑州谋划将城市专属的马拉松赛事办好可谓尽心尽力。
拼赛道,郑州国际马拉松将拿出串联起城市地标建筑的最美赛道;
拼服务,郑州国际马拉松将把政府与社会力量联手办赛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赛事品质;
拼文化底蕴,郑州国际马拉松依托厚重的中原文化推出颇具开创意义的姓氏跑团,试图将传统文化的基因注入时尚的马拉松运动。
尽管办赛成效还有待实践检验,但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积极寻找城市马拉松赛文化基因的尝试,还是值得充分肯定。在城市马拉松赛事渐成潮流之际,每一个城市都该认真思考办赛能为传承文化做些什么;由此引发的另一个话题则是,找寻赛事的文化基因又将为赛事带来什么。
城市马拉松赛因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与城市自身发展需求而生,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依托的是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与城市治理的长足进步,而能够让城市马拉松赛持续办下去的理由,则应是马拉松赛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找寻到的那一份文化基因。
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有一个从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经营的演进过程,而找寻并确立赛事的文化基因则是升华赛事价值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