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中文网讯(萧雅文)结束一天的工作,49岁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居民吉力伍且与妻子吃过晚饭,慢悠悠地走到社区里的健身设施处,准备进行晚间锻炼。自从搬出大山,住进面积10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后,吉力伍且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吉力伍且生活变化的背后是成效显著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这位面庞黝黑的彝族汉子是喜德县两河口镇火觉莫村人,一家9口过去住在土坯房中,平日仅靠种植土豆、玉米等作物维生,生活环境恶劣,收入也十分微薄。
2019年10月,吉力伍且一家搬进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这是该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安置1698户居民。除了宽敞明亮、通水通电的新房外,社区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警务室、活动坝子等。
喜德县彝欣社区的居民通过制作漆器实现灵活就业。
如今,吉力伍且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妻子在附近学校的食堂上班,儿子在外务工,两个女儿在学校读书,一家人年收入约60000元(人民币,下同),已经于去年成功脱贫。“和从前相比,现在各方面的变化太大了,我们一家对现在的生活都很满意。”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四川省已累计投入资金775亿元,建成住房37万多套、建筑总面积3100多万平方米。目前,四川“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全部完成,37.9万户、136万余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进新居,搬迁规模居中国第二。
越西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城北感恩社区。凉山是四川啃下贫困“硬骨头”的关键之地。6月下旬,四川最后一个建成的安置点——凉山州布拖县县城集中安置点举行分房活动,14230名村民搬出大山,开启新生活。截至目前,四川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全部建成,所有搬迁民众均已办理入住。
2020年5月13日,四川凉山州悬崖村村民搬进位于昭觉县城的新家。
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搬出大山住进县城集中安置点里宽敞的新房,26岁的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村民俄木以伍坐在新家的沙发上,感慨生活变化之大。从20岁嫁进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列尔村至今,俄木以伍见证了这个村庄的“破茧成蝶”。
2020年5月,包括俄木以伍在内的84户“悬崖村”贫困户,搬出了世代居住的大山,住进昭觉县县城的集中安置点。俄木以伍一家的新生活开始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现在我就想供孩子们上大学,希望他们能奋斗出更精彩的人生。”
2020年5月13日,四川凉山州悬崖村村民搬进位于昭觉县城的新家。
搬得出,还要住得稳。为了让易地搬迁民众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生产方式,四川多措并举让他们吃下“定心丸”。截至今年7月,四川省136万余名搬迁民众中,108万余人通过产业和就业脱贫、16万余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方式脱贫、近5万人通过资产收益方式脱贫。
“守着家、抱着娃、挣着钱”。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沐恩邸社区彝绣班教室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展现了当地通过就业培训,助彝族妇女在家就业的初衷。社区工作人员土比阿几说,社区有100多名考核合格的绣娘,能力最强的绣娘每月能增收2000元左右。
除了彝绣班,该社区入口处的多间空房,已被设置成了电工、焊工、砌筑、家政服务、种养殖等各类培训班的教室。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石一阿西介绍,为增加居民就业能力,截至今年8月中旬,社区已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联动了周边扶贫产业园和多个大型企业,以此帮助村民外出务工,或在家附近就业上岗,找到新工作。
通过在沐恩邸社区举办的招聘会,18岁的彝族姑娘阿尔那洛成功实现就业。她说:“以前一家人在山上种地一年挣不够一万元,现在在制丝厂打工,我自己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赚了钱,就带父母去旅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