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称“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年在大学听教授讲“三驾马车”逻辑井然,我没怀疑过;后来自己读凯恩斯的《通论》,凯氏只强调投资与消费,未提出口,暗想可能是他疏忽了,不过脑子里就那么一闪,未作深究。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中国为保增长推出四万亿扩需,危机是成功应对了,可今天的产能过剩令人头痛,于是让我再次想到了“三驾马车”。
这里我不是要评点四万亿扩需计划,既往矣,木已成舟多说无益。但有教训我认为还是应总结,当然总结教训也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对“三驾马车”从理论上作反思。我的问题是这样:众人皆说“三驾马车”能拉动经济,倘如此,那么它们拉动经济的机理是怎样的?或者说投资、消费、出口在经济增长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的作用有多大?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心中有数,政府才知下一步如何出手。
毫无疑问,若从某个时点看,“三驾马车”皆能拉动经济。凯恩斯当年说,经济萧条是源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判断是对的,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后没人买,产品压库,资金不能回流再生产便难以为继。凯恩斯又说,在这种情况下若政府去刺激投资或消费,能将那些压库产品卖出,企业则可继续生产。短期看,此推理逻辑上无破绽;但要是从长远看,以上分析又并非无懈可击。
多年前我曾撰文分析凯恩斯理论的疑点。行内朋友皆知,凯恩斯虽然主张刺激投资与消费,但认为扩需的重点是投资,理由是投资对扩需有乘数效应。我的疑问不在“投资乘数”是否存在,而是认为消费也有同样的效应。其实不只我这么看,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不仅讲“投资乘数”,同时也讲“加速原理”。不过前者是强调投资变动带动收入(需求)变动,后者是强调消费变动带动投资变动。既然消费能带动投资变动,自然也就能带动收入变动,殊途同归,是一回事。
举例说吧。某发电厂投资100万,其中80%用于买煤,20%用于消费,这样煤矿把煤卖给电厂,便得80万的收入;假定煤矿再用这80万的80%买机械,20%发工资,那么机械厂可得64万的收入;机械厂用64万的80%买钢铁,20%发工资,则钢铁厂可得51.2万的收入。以此类推,当初电厂100万的投资,最后会给社会创造出500万的总收入,故投资乘数为5。若换个角度,消费者拿100万去买私人轿车,那么汽车厂可得100万收入。汽车厂有了这100万,可再用80万买钢铁,20万发工资,则钢铁厂可得80万收入。接着推下去,100万的消费带动的总需求,不同样也是500万?可见,用投资乘数证明投资是扩需重点未免有些牵强。
我的另一困惑,是投资对拉动需求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投资肯定能扩内需,效果也立竿见影;可问题是投资拉动的只是中间需求而非最终需求。道理简单,增加投资虽可减少企业积压,但一旦投资完成又会形成新的产能,假若消费跟不上,对原本过剩的产能就会百上加斤。这道理凯恩斯当然明白,所以他提出要重点投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既不形成新的产能,还能带动私人投资,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是的,投资公共设施不增加产能,而且也无需卖,似乎不存在“压库”一说。然而想深一层,若公共设施投资过度,导致设施闲置实际也是过剩或“压库”。再说,无论在何经济发展阶段,公共设施需求都是有限的,目前北京至天津建两条高速路已足够,就没必要再建新的高速吧?所以试图通过持续地投资公共设施拉动企业投资,甚至将公共设施投资当作拉动经济的“永动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说我的看法,与凯恩斯相反,我认为扩需的重点不是投资,而是拉动经济的另一驾马车——消费。明显地,消费与投资不同,投资只能拉动中间需求,而消费拉动的是最终需求。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近年来中央在讲扩需时的变化。十七大之前是讲“投资、消费、出口”;而十七大之后则是提“消费、投资、出口”。显然,消费与投资的排序变了。不要以为只是小的改变,排序改变的后面其实另有深意,至少说明中央认为对扩内需来说消费比投资更重要。
为何中央会这么看?用不着讲高深的理论,我们只需弄清一点,即生产的目的是什么?不二的答案当然是满足消费。既然生产是为了消费,那么无消费的生产就是为生产而生产。试想,为生产而生产是啥意思?生产不为消费岂不是发神经?所以扩需必须以消费为先,坚持用消费带动投资,用投资带动增长。事实上,任何没有消费的投资都是无效投资,除了增多GDP,其他毫无意义。
最后再说“出口”。不少人以为增加出口能扩大需求,其实这只是个误会。不错,将国内过剩商品出口到国外,短期会减少国内库存,拉动国内投资;但要知道,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非为了转嫁过剩,而是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这样在出口的同时,就必须进口,否则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那等于是拿国内资源去换人家的纸钞(外汇)。请问不进口你要外汇做什么?若出多少就进多少,出口又怎会增加需求?由此看,凯恩斯当年未将出口作为拉动需求的马车并非他的疏忽。
写到这里,我归总的结论是:拉动经济只有“消费”与“投资”一驾马车,消费是“马”,投资是“车”,即“投资”得以“消费”为牵引。至于出口,那是国家间互通有无,若是进出口平衡,出口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此结论的启示是: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扩内需而非扩出口,尤其是经济大国,更不可将“注”押在出口上。(原载6月30日《学习时报》) (王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