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尽管有世界杯的火爆气氛,却未能阻挡一条新闻的火速“蹿红”:央视“新闻1+1”栏目《“创卫”,还是“创伪”?2014版!》,节目质疑山东济南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种种形式主义,“逗比”十足,荒诞滑稽,引发舆论热议。
近日,网友在微博上发出的一组照片显示,7月1日下午4点多,在济南的一条街上,许多小型餐饮店、商店都关门了。当时正应是各家餐馆准备晚餐高峰的时候,但“济南市数百家个体经营的快餐店、海鲜店、烧烤店等全部大门紧闭,昔日门前摆满桌椅挤满人的场面没有了,只有空荡荡的街道”。
之前有消息称,“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组从1日起对济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暗访,重点察看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众多餐馆接到通知,暗访组在济南期间必须关门暂停营业”。
“创卫”创出“空城计”,济南市民在网上禁不住吐槽:“没地方买早饭,没地方买菜。没有烧烤、没有夜市,没有小吃,没有了济南的味道。”针对网络舆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爱卫办)向媒体表示,目前正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核实。
本是为民造福的“创卫”,却遭遇如此抱怨吐槽,“创卫”者不感到尴尬吗?此次“创卫”,济南可谓煞费苦心,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表决心口号吧——“乘势快上,决战创卫不松劲”;“决战!为了城市的荣誉”;“众志成城,再掀创卫热潮”……
“创卫”中的济南,几乎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6月,仅济南市天桥区就组织干部职工、志愿者及驻区部队开展公益劳动9700余次,参与人数达2.2万。
然而,这一切的努力,似乎费力不讨好,一段赢得广大市民认同的抱怨是——“我们需要卫生济南,但更需要便民济南。35摄氏度的高温,方圆十几里连个卖西瓜的都没有,这样的卫生城,不要也罢。”
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济南当政者的反思吗?不过,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济南一地。国家卫生城市每隔一阵会评选一次,但每隔一阵就会传出相关的造假新闻。为了同样的“创卫”目标,2007年陕西渭南一夜关停小吃店,河南洛阳“打苍蝇奖励五毛钱,西瓜必须从地上挪到车上卖”,2009年河南焦作“烩面馆一夜变成少儿舞馆”,此类滑稽场面轮番上演,不一而足。
形式主义,似乎已成为“创卫”的标准动作。其实,受伤的何止是“创卫”,“创文”(创建文明城市)不也如此吗?记者曾亲眼目睹华东某城市为“创文”所付出的诸多努力:财政投资数千万元在主干道旁修遮羞墙、建绿化带;考核组入户明察期间,安排社区干部冒充普通居民应对检查;暗访组考察出租车行业文明情况,当地专人专车尾随,并安排出租车公司用暗语知会司机如何应对暗访。
为了各种“创城”,考核组经常受到超规格贵宾接待,所到之处,人人欢欣鼓舞、个个拥护“创城”,不断上演当代“皇帝的新装”的闹剧。更有甚者,在“八项规定”出台前,考核组离开时,被考核地主要领导要将其送至高速路入口,末了,数辆载满当地土特产的汽车再将贵宾送到目的地。
针对此等荒诞,民间早有针砭时弊的顺口溜:“人生如场戏,关键在演技。创城喜不喜,重点在突击”。先不论这种“突击”能否真正奏效,即使能凭此成功“创城”,随后往往也是问题报复性反弹,留下“鸡毛满地”。
2008年2月,广州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然而,两个月后,就有媒体爆出“市民拎老鼠去上访”的新闻。当地电视台也曾披露,在“创卫”检查结束后,广州某街区每晚依然油烟四起,被扫荡的烧烤摊卷土重来,尽管居民投诉不断,但居委会始终按兵不动。
此等弄虚作假,当然瞒不过“考官”的眼睛。2007年年初,全国爱卫办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创卫”活动中,必须根据群众需求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目标,防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避免出现扰民或加重群众负担等行为。
然而,这则措辞严厉的禁令显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了防止弄虚作假,“创城”考核还专门设立暗访环节。但是,就此次济南“创卫”而言,暗访组何时来、来几天,几乎已是尽人皆知。如此,还暗哪门子访?记者真心希望,这只是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以讹传讹,纯属巧合,否则那就是演双簧,“考官”“考生”集体造假。
必须承认,“创卫”“创文”的初衷是好的,这有利于一地改善公共卫生、提升市民素养等,各类“创城”活动也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如何把好事办好,不走样,甚至防止好事办成坏事、利民变成扰民,须深入思考。
记者非常理解济南等地的做法。正所谓上有呼下有应,上面有考核标准,下面自然要按标准“应试”。但里面有一个不容忽视、不应回避的执政观问题:不能只是对上赢得考核,更应对下赢得民意。
如果有这种执政情怀,此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扰民工程,应该会少之又少。毕竟,在网络时代,民意汹涌,地方执政者不应无视民众的呼声。上面下来的“考官”,也该适当移步网络空间,听听老百姓的心声,而不应只是参观考核安排好的路线。
针对广州“创卫”成功后的问题反弹,当地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检查团还没走,我们就知道会是这样。每次都是这样,每年都是这样,‘创卫’是这样,‘创文’也是这样,都是一阵风过,我们还有什么信心?”
“反四风”的当下,这位市民的抱怨,值得每位当政者深思。如果形式主义不除、劳民伤财不减、弄虚作假不变,各种“创城”,不创也罢。记者 丁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