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约
进入第三季度,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和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高层会议陆续召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为日常部署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其主题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的生态图。
《第一财经日报》统计,截至7月30日,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共举行23次。
总体来看,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是串联政策的主线,涉及到的关键词包括:简政放权、社会保障、负面清单、信用、安全、创新、创业、依法、文化、环保、环境、医疗、医药、污染、教育、人事、就业、资本、金融、交通、小微、农业等。
简政放权、负面清单、环保等去年常务会议的热词,今年并没有保持高频曝光度。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被常务会议纳为关键词最多的前三位依次是创新和创业;资本和金融、保障;小微、就业、安全。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认为,上半年经济波动使得关注点集中在激活市场内生动力和定向“微刺激”,这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的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培林对本报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高频词出现频率降低并不意味着力度减小。“例如简政放权,虽然没有像去年那样多次成为单独议题,但始终贯穿在各项改革和部署中,已经成为工作‘惯性’。”
关键词一:激发市场活力
一位接近政府高层的研究人士对本报称,在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后,政府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不断提高,不会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已成为共识。
“靠什么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呢?靠改革,靠市场。”这位人士称,尽管政策指向千差万别,但总体来看都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记者统计发现,将创新、创业列为关键词的常务会议有9次,而提及次数则高达41次,两项数据均位列首位。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4、5、6月的常务会议提及这一议题更为频繁。此外,将资本、金融改革列为关键词的共有5次会议,提及次数为35次,与“保障”一同位列高频词第二位。
这两大政策走向一方面是强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持;另一方面是对财税、金融、资本市场等进行改革和规范,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
例如,今年1月22日,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3月15日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4月2日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4月23日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部署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工作;5月30日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6月11日决定简化合并增值税特定一般纳税人征收率,减轻企业负担。
刘培林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是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法制建设短板明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建议,新一轮金融改革必须增强与财税体制改革的协同性。财税体制改革要重新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分配,逐渐改变地方政府现有融资模式,开辟地方政府新的财源,建立地方独立税种等来取代“土地财政”。
关键词二:微刺激
从多个官方机构的表态来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尚处在合理区间内,但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开始向金融领域传导,金融风险出现一定程度的扩散和蔓延。
从3月中下旬开始,被市场称为“微刺激”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分布在各次常务会议中,其中包含铁路、棚改、利率、税费等。
4月2日研究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4月23日,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随后的几次常务会议则聚焦于稳出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并强调了这些举措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
进入5月以来,在政府推出扩大小微企业减税、扩大出口退税、上调铁路投资规模目标以及央行两次宣布定向降准,发放用于定向支持“三农”、小微和棚改的再贷款等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后,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反弹,初步遏制了经济持续下行势头。
民生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对本报称,当前经济面临向下的重压,中央显然担心如果不加大政策对冲力度,“稳中求进”将无从谈起,甚至可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微刺激”,其目标是求“稳”、防风险,而不是求“快”、走老路。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经济可能仍有下行压力,只不过走势会相对平滑。
关键词三:就业保障托底
民生领域议题几乎贯穿上半年所有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保障和就业问题提及最多。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将保障列为主题的常务会议共有5次,该词汇共被提及19次;人事、就业被列为主题3次,共被提及13次。
1月8日,本年度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即讨论部署做好冬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各项工作,会议提出兜住保障“底线”;2月7日,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明确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让亿万老年人心中有底、基本生活无忧”。
此外,就业也是今年常务会议讨论较多的民生议题。本报采访的学者认为,就业不仅关系民生,更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参数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曾表示,之所以把经济增速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撰文指出,根据今年高校毕业生数和新进城农民工人数估计,2014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为860万~1020万人。在需求端,按照1单位GDP增长能创造近150万岗位的保守估计,在不出现大意外风险冲击的情况下,7%就能创造1050万人的劳动力需求。
(原标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大数据”解剖)
文章关键词: 国务院常务会议 经济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