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一度低迷不彰的中国出口7月强势增长14.1%,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但进口仍然惨淡。专家分析,出口回暖主要得益于官方稳出口政策渐显,及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需求恢复,而进口可能受到国内产能过剩、需求不旺拖累。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海关总署8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4.7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2%。7月份当月,中国实现出口1.31万亿元,增长14.1%;进口1.02万亿元,下降2.1%;贸易顺差2919亿元,扩大1.7倍。
今年年初,中国出口数月出现负增长,4月开始温和回稳。7月出口增长大幅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7%左右,这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尤为难得。
“官方稳外贸政策发挥了明显作用,这些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减轻了出口担忧。”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对中新社记者分析。
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央多部门出台配套措施,如海关总署、商务部进一步削减14%的自动进口许可货物种类,商务部取消了其全部许可证收费项目;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制定实施方案。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央和地方省部级及以上层面出台的外贸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等已达300条左右,涉及海关、质检、税务等部门。
政策利好之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欧日及东盟的需求复苏支撑了出口增长。何伟文介绍,7月份,中国对上述四大贸易伙伴出口占到当月出口净增量的57%。数据显示,前7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14万亿元,增长10%;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87万亿元,增长3.9%。
不过,应当明确的是,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外贸风光已不再,2011年起外贸已连续三年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负贡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亦分析,当前中国出口外部环境仍复杂严峻,加之出口产品成本优势弱化,出口难度增大,中国从世界经济复苏中的获益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中国出口获益边际递减,为世界创造获益的进口动力如何?“国内产能过剩导致需求不旺,而现在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国内技术能够满足,因此对外国技术的进口需求也不大。”何伟文提醒,官方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口措施。此外,亦有观察人士称,进口恶化也可能与监管层加强对贸易融资监管有关。
进出口的“冷热反差”推动7月贸易顺差创新高,同比扩大1.7倍。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宏观策略分析师分析,贸易顺差增加的外汇储备,或将使央行被动增加投放基础货币对冲,客观上将对当前中性偏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提供支持。
中国能否完成官方年初设定7.5%的外贸增速预期目标?似乎仍然难言明朗。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在发布外贸半年“成绩单”时预计,下半年外贸表现会更好,但亦坦言“外贸仍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要完成全年7.5%的预期增长目标,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何伟文从数字角度对记者分析,要达到全年出口增7.5%,今后每月出口应达2094亿美元,7月份已达2129亿美元,若能够保持,出口年增7.5%料无虞。但由于进口疲弱,全年外贸目标能否实现应保持谨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