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巧家8月9日电 题:云南鲁甸震区:再远的距离也不能阻挡爱
作者:王艳龙
因一次地球的“打颤”,各界人士穿过金沙江支流牛栏江畔的大岩断崖,拔山涉险,抵达乌蒙山深处的红石岩村支援,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八十公里乡寨亲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大爷,您高寿?”
“我八十多了,你们大老远跑看看我,听我讲,辛苦了!”
在巧家县红石岩村红石岩小学里,彭兴巧9日开始了她第一天的志愿心理疏导工作。
彭兴巧是巧家县中寨乡的一名“80后”村官,本月3日临县鲁甸发生6.5级地震,导致巧家县69人遇难,其中包谷垴乡59人遇难(至5日)。得知消息,她报名志愿进入灾区服务。经历过简短培训后,她以一名心理辅导员的身份进入巧家受灾最严重的红石岩村,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地震后,很多人产生焦虑情绪,我们就要负责听他们讲故事,适时疏导。”彭兴巧说,她的主要工作是听红石岩村灾民吐“烦恼丝”,引导他们走出阴影,憧憬未来。
红石岩村位于鲁甸与巧家县的交界处,旁边为牛栏江。地震中垮塌的山体在村庄脚边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几近成为孤岛,直至今早救援人员打通中断的空中悬崖山路。
彭兴巧所在中寨乡距离红石岩村80余公里,今早她与其他几名志愿者7点从县里出发,通过坐车和翻越山崖才进到这里。
“我们计划在这里呆上一个星期,尽可能为更多人提供简单的心理疏导。”彭兴巧称,虽不是专业心理辅导师,但乡情如亲情,她期待用培训所学知识帮助乡亲们。
两百公里“邻里情”
“巧家县与东川区相邻,我们就多了一份‘邻里情’。”站在红石岩村废墟上,东川区乌龙镇武装部长李学财正忙着拆除危房,为了挽救“邻居”的灾难,他和兄弟们已经战斗了6个日日夜夜。
东川区距离巧家红石岩200公里左右。鲁甸县6.5级地震发生后,东川区武装部160名救援队连夜赶赴灾区,成为最先到达巧家的外界救援队,给红石岩村的灾民带来了第一缕希望。
“我们接到通知,连夜赶到包谷垴乡,然后徒步奔走30公里才到达红石岩。”李学财称,在冒着余震赶赴红石岩村的路上,雨夜路滑,山体垮塌时有发生,救援人员经常摔倒,“危险路段都是趴着进来。”
到了红石岩村后,救援人员先从河边小组开始救援,将伤者沿着小路,抬上几公里高的高山顶上,外送就医。虽然救援困难重重,他们还是将30多名伤者外送出去,并在堰塞湖边刨出多具遇难者遗体。
“从来一直坚持到现在了,这份‘邻里情’、还有同胞情给了我很大动力。”李学财说,他们已经在帮受灾民众排危,等待为他们营造新家园。
事实上,东川区救援人员并不是这里的唯一战斗者,来自军队等部门的人员于今日打通了穿过大岩悬崖公路,通往乡里的唯一行车道路正式通车,医疗、民政等部门人员穿崖,踏着滚石进入村子,将救灾物资送抵达村民手中。
两千里父子情
20岁的陆燕友坐在红石岩小学门前,与父亲促膝相谈,场面温馨。7天前,因为地震,他做了人生中第一次“说走就走的回家之行”。
“当时打电话听说父亲受伤了,就想着早点回来看看他,这样心里踏实。”陆燕友告诉中新社记者,他在广州打工,听说家里有事,电话通知老板辞职回家。“走流程请假要好久时间,等不得了,只能如此。”
由于没有钱坐飞机,陆燕友购买了一张普通火车票赶回昆明,再辗转回家。他花了近三天时间才返回2000多公里远的家,见到老父亲。
“你不知道,看到他的第一眼,那种高兴中夹杂着悲伤的滋味。”陆燕友说,母亲多年前去世了,这次地震中的父子重逢,心情五味杂陈。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强。
陆燕友家里,除了父亲还有爷爷奶奶。孝顺的他,最近几天都在陪他们散心。“我告诉他们人没事,一切都可以重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