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2日电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今日指出,户籍制度改革不能仅仅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公平的角度去理解,还应该从促进国家长期发展、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理解。总体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长期来说非常有利。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张车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今日做客中国政府网访谈,解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备受关注的部分是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随着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退出,中国3.9亿的农民市民化也被认为是改革的红利。
张车伟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显然对经济长远发展有非常大帮助,至少两点非常明显。第一,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让更多的进城农民工稳定生活在城市,有利于扩大内需,尤其会推动消费需求增加,是一个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措施。
第二,现在劳动力已经进入到总量下降,普通劳动力供给不足,很多企业招工难已经持续十来年。这种现象也说明过去迁徙式的,从中西部向劳动密集地迁徙的劳动力流动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农民能够在居住地能有好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会大大增加劳动供给。从今后来看,农民工落户后稳定的劳动供给也会使企业从中受益。
张车伟说,这两点都是涉及到中国今后经济发展长期的利好因素。所以户籍制度改革不能仅仅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公平的角度去理解,还应该从促进国家长期发展、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理解。总体来看,户籍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长期来说非常有利。
何宇鹏表示,农民工历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在变化。在前二三十年,我们主要是靠劳动力数量,也就是说靠劳动力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取得经济增长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流到了非农业,从农村流到了城市,对于中国经济过去年均10%的增长率,有20%的贡献,也就是说十个点里面有两个点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
何宇鹏指出,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和劳动力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们需要更多地依靠提升劳动力的质量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使得经济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所以户籍制度改革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这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这对于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也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支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据估计,如果我们通过城市规模增长、通过服务业发展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大概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经济效率将提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