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调整
在一年前出台有关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日宣布自9月1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居民用气价格不作调整。
此次为何调价?它能否缓解“气荒”?将如何影响天然气市场?记者12日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能源专家。
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调整是分步理顺存量天然气价格的第二步。
我国于2013年6月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存量气价格调整则分3步实施,计划2015年实现与增量气并轨。存量气是2012年实际使用的天然气数量,为1120亿立方米,增量气指新增加的天然气。
“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天然气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彰显了国家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的决心,也将为明年天然气价格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说,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旺,也为改革推进提供有利时机。
我国已提出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长期战略,强调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按照计划,2015年我国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将实现并轨,居民生活用气也将建立阶梯价格制度。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增加天然气供应 有效缓解“气荒”
由于北方冬季供暖大量用气,我国天然气消费季节峰谷差巨大。以北京为例,天然气峰谷差甚至高达13:1。冬季天然气供应压力巨大,“气荒”频现。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天然气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价格调整无疑有利于鼓励国内资源开发和海外资源引进,进一步增强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因机制不顺造成的人为供应短缺。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说,近两年随着我国天然气管网和储运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天然气价格的调整,已使过去被动“气荒”转变为主动的市场调整。
“在用气高峰期,缺的往往不是天然气,而是便宜的存量气。”迟国敬说,加快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的接轨,有利于稳定市场供应。
我国于2011年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以及液化天然气气源价格。但由于管道气门站价格较低,造成高价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或开采成本较高的页岩气、煤层气等不愿进入管网,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虽然有高价气的用户,却缺乏有效的运输途径。以至于用气高峰管道气供应压力巨大,而进口液化天然气、非常规气和海上天然气却出现富余。”王震说。
此次调价方案中,发展改革委明确,如果进口液化天然气气源价格和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气源与国产陆上气、进口管道气一起运输和销售,供气企业可与下游用户单独签订购销和运输合同,气源和出厂价格由市场决定。
调节需求结构 提高天然气使用效率
迟国敬说,非居民用天然气的用户中,商业服务业价格承受能力较高;车用气价格与成品油价格相比价格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业发展前景较好;但化肥、天然气发电和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工业企业影响明显。
考虑到目前化肥市场低迷、企业经营困难,此次化肥用气调价措施暂缓出台。“暂缓不意味着不调整,而是要给企业一个调整周期,待化肥市场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时再择机出台。”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人士说。
由于天然气价格较低,相对煤炭而言又是清洁能源,近年来各地掀起“煤改气”、“油改气”热潮。天然气化工、燃气电厂等项目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带来资源低效利用和投资误导。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促进分布式能源等高效能源利用方式的发展。”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润宇说。(记者安蓓、赵超、陈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