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举办的“机遇、挑战、改革:新形势下海外民生工程建设研讨会”12日在京举行,与会代表呼吁领事保护工作应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核心层面,必要时设立国家领事局。
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在当前国际形势持续深刻变化、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动荡、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涉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事件日益增多并呈多点集中爆发态势。近年来外交部不断完善中央、地方、驻外使领馆、企业和公民“五位一体”境外安保工作联动网络,初步编织了一张粗略的“安全网”,妥善处理了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我公民到今年3月以来连续发生的马航客机事件、越南中资企业遭打砸抢烧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
“但目前这张“安全网”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刘建超说,第一,中国海外利益发展之快超出预期,而与之相配套的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政策规范、人员配备、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等综合性保障措施远未跟上。第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内各部门职、权、责划分不清,政府与公民权利义务没有规范,造成不少案件处理起来面临依据不足、师出无名的窘境。第三,现存工作机制不完善,在统筹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方面明显不足,在预防性工作和战略规划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第四,工作投入不足,主管机构级别低,人员严重缺乏,经费不足,一直处于“小马拉大车”状态。第五,维权手段单一,主要依靠外交交涉,其他“硬实力”建设明显滞后。
他表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织牢织密这张“安全网”,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有工作机制,增强统筹协调能力,调整结构,加大投入,建章立制,加强法规建设。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杰表示,领事保护工作不再是一般性的外交事务,而应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核心层面。机制体制创新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理解,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应从国家和政府、经济和企业、社会和民众、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层面予以加强,在国家层面建立专门的领事保护机构,创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海外利益保护产业链和保障网络,充分发挥民间力量优势,构建双、多边安全合作管道和机制。
与会代表建议加强打造海外民生工程的顶层设计和理论建设,推动领保立法,加大人、财、物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驾马车”的作用,综合采用外交、经济、法律和军事、警务等手段,优化织牢“安全网”机制体制,必要时成立国家领事局来统筹预警、应急处置、信息传播等相关具体工作,为“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综合保障。
据了解,外交部领事司目前仅有120名工作人员,驻外使领馆的领事官员也不超过500名,而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达9818万人次,1名领事官员平均要服务近20万人次海外中国公民,而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分别是0.6万、1.2万、1.3万和2.9万人次。无论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领事工作人员都严重缺乏。(记者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