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王恩博)“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水是生命之源,亦是致富之源。但在中国部分农村地区,水的问题仍待解决。目前,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一项关系亿万居民切身利益的工程,以此攻坚农村安全饮水难题。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不过张家川”,民间艺人王成科一曲山歌唱出了当地人对水的渴望。比起山峦沟壑,饮水安全更是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屏障。
张家川县木河乡高山村村支书肖克成今年59岁,挖泉掏坑找水喝的日子他过了整整40年。
“全村人半夜两三点就挑着担子去挖好的沟渠排队等水,来回一个多小时路程,去晚了就得等到天亮。”肖克成对当时的饮水困难颇有体会,“辛辛苦苦挑回来的水是泥色,沉淀一段时间才勉强能用”。
张家川隶属的天水市地名来源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但“十年总有八年旱,祖祖辈辈吃水难”的张家川却没有坐等上天眷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东峡、石峡水库曾是张家川全县仅有的水源依靠,但这两座水库已逐渐难以满足当地饮水需求。于是2010年张家川启动了富川水源工程,新的关山水库亦在规划之中。张家川还投入1.27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六大跨乡镇、跨流域的集中供水工程,并通过东水西调的方式平衡全县水资源分布。
解决了水源和供水,如今,张家川全县自来水通村率已达100%。
在中国,像张家川这样常年受饮水安全问题困扰的农村地区还有不少,但它们遇到的困难却不尽相同。
中国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闫冠宇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相比城市,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远为复杂,“水源水质的差异、地形地貌的限制以及异常的气候变化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
为了保障农村饮水“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安全,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06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投资707亿元,地方和群众投资360亿元。
“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各部门前所未有地配合,地方前所未有地积极,社会前所未有地高度关注,农民前所未有地欢迎满意。”针对近年来中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闫冠宇这样向记者总结道。
来自中国水利部的统计,自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中国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7万多处、分散供水工程130万多处,解决了4.1亿农村居民和32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由2005年的40%提高到2013年的73%。
到2015年底,纳入“十二五”规划的2.98亿农村居民和415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将全部得到解决。届时,中国农村供水将实现从解决人饮困难到饮水安全,从“小型分散、低标准、小规模解决时代”到“集中式、高标准、大规模水厂时代”的转型跨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