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云南鲁甸8月13日电 (马骞)13日,云南鲁甸龙头山镇里灰街子灾民安置点秩序井然,老人们在休息,孩子们在欢笑,帮厨的人们在热火朝天地做着午饭。
笑声是从一个帐篷里传出来的,二十来个孩子把这顶小帐篷挤满了。来自授渔公益的工作人员刘华正在给孩子们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入了迷。
比起以往的暑假,孩子们或许觉得这次有些“特别”。刘华说,这几天和孩子们在一块就是玩,做游戏,看图书,让他们放松心情。几天下来,她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情绪已经慢慢从地震最初的紧张到逐渐放松,同时变得坚强起来。
“不用教他们太多的知识,只想陪伴他们,慢慢地让他们学会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在这次度过灾难的过程中,伸出自己小小的双手,去帮助他人。”刘华说,经过如此灾难,希望帮助孩子们不仅能让自己走出来,更能去帮助别的小朋友,甚至是自己受伤的父母,让他们能够恢复。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在另外一顶帐篷里,香港无国界社工的成员们也在和孩子们玩游戏,下五子棋……12平米的空间,还分成了图书角、画画区、游戏区等。吴刚和伙伴们自地震后就迅速赶赴震中龙头山,为这里的民众做灾后心灵重建工作。
有过四川汶川、雅安地震救灾经验的他们,特别针对儿童、老人和妇女,制定方案进行心灵重建工作。吴刚说,这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服务的对象在帐篷,我们就在帐篷;三到六个月后他们搬到活动板房,我们就去板房;灾后重建进入了自己的新家以后,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找一个自己的地方,持续地为大家服务。”
在灾民安置点的另一个角落,来自山东的郭晓轩和张晶晶正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挨个儿帐篷去询问受灾民众的情况。她们正在收集15岁以下的孤儿和6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希望有能力的爱心人士有针对性地进行捐助。这个名为“全国公益爱心团”的团队早期只是简单地捐赠善款来帮助别人,现在他们希望可以对帮扶对象有更长远的服务。
“一旦选定对象之后,只要他想读书,我们一定会追踪他到大学,生活上我们也会去帮助他们。”郭晓轩说,除此之外,确定了60岁以上帮扶对象之后,他们会一直追踪到老人终老。
震区的公益组织工作不停,温暖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吴刚说,在灾难发生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良好的效果,心灵重建将会比家园恢复重建需要的时间更长。“我们要做的努力,是让他能够恢复并发挥自己的潜力,助人自助,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