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述评
一个伟大民族,总是在闯关夺隘中迸发勇气;
一个泱泱大国,只能在开拓奋进中成就梦想。
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迎大考。
从年初经济形势迷雾重重到年中的曙光初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以坚定的科学发展理念和高超的全局驾驭能力,交出令世界瞩目的答卷--
经济增速平稳合理,深化改革屡破坚冰,转型升级再上台阶,社会政策扎实兜底,民生改善深入细微。
掌舵沉稳裕如,知难勇毅向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前,中国发展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这是来之不易的成就--全球经济疲弱,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骤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沉着的战略定力,引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平稳运行
盛夏,广东东莞的马路渐渐忙碌起来,一车车工业原料运送到各个工厂,加工成箱包、玩具等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目前工厂订单明显上升。”东莞斯迈特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镜福说。
几个月前,景况却大相径庭。一季度中国外贸遭遇“倒春寒”:出口同比下降6.1%。宏观数据也不乐观:经济增速7.4%,跌入6个季度来的“谷底”。体现在一些具体的企业,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乍暖还寒时节,伴随中国经济列车减速,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
实体经济成本高企,利润下滑,融资难、融资贵凸显;
部分城市房地产量价齐跌,步入调整期的房地产业,不断冲击社会神经;
投资马车动力衰减,企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走低;
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上升。金融产品风险日渐暴露,下行压力持续向金融体系传导……
与此同时,唱衰中国的声音在海外舆论中不绝于耳。“经济硬着陆论”、“金融风险爆发论”、“改革缓慢论”、“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
怎么看待中国经济2014年开局?如何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大势?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善弈者谋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外大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局--
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增长乏力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市场需求成为全球竞争最稀缺资源,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审视国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既要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
“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有清晰的认识。中国政府清楚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又要进行改革,并且要在两者之间找到非常微妙的平衡。”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如此评价。
把握大势就能保持定力。
春天的北京,和风徐来。4月25日,面对一张外界看来“刺眼”的成绩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一季度中国经济形势作出3个重要判断:
--经济增速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就业形势总体较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第三产业增长持续快于第二产业,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行业增速回落较多;
--各方面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序有力推进。
这次被舆论称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会议,用一个“稳”字向海内外释放出鲜明的政策信息--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坚持现有政策基调。
中原五月,草木繁盛。半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审时度势方能成竹在胸。
“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瞄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风险化解”等多重目标,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密集出台,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部署,着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和和谐稳定。
大政既定,三军疾进。今年前7个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23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放管结合到定向调控,从优化结构到民生兜底,一项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中国策”不断推出,滋润中国经济,助力深化改革。
7月中旬,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一抹亮色展现天际--新鲜出炉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速高出一季度0.1个百分点,打消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失速的担忧。
与此前普遍下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多家国际投行纷纷上调中国增长预期,汇丰银行上调中国2014年GDP增速估值0.1个百分点,达7.5%,花旗银行将预期从7.3%上调至7.5%。
经济观察家从增长数字背后读出了更多的内涵和更重的“分量”--
这是结构改善的增长。上半年,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钢铁、电解铝行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4%、31%;服务业增长速度为8%,比经济增幅高0.6个百分点。
这是有助于生态环境好转的增长。上半年,能源消费保持较低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各项减排工程如期推进,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这是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的增长。上半年,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投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保障房开工530万套。
决策来自实践,政策指导发展。
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一系列信息让海内外极为关切--
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对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影响很大;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发挥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更有经济学家将这种新风格和新思路归纳为“定力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一定的速度,但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不把速度看得过重,不把心思都锁定在速度上。结构优化了,风险隐患排除了,速度可以再上来。
--面对短期经济增速的小波动,不必大惊小怪、草木皆兵,要有战略定力,看阶段、看长远。
经济形势风云激荡,改革大潮不可阻挡。历史必将铭记中国发展中这个耐人寻味的节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正开始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选择挥别,不再简单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我们选择进发,让中国经济巨人更加稳健向前。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