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什刹海地区将启动大规模的院落修缮工程。记者昨天获悉,即日起将启动什刹海试点胡同院落居民住房与环境改善工程,对什刹海地区,本着“居民自愿腾退”的原则,实施房屋对接安置以及货币补偿等方式,适度疏解外迁居民。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试点居民院落改善
上月初,什刹海地区张贴出“什刹海地区住房与环境改善项目致居民的一封信”,这张张贴在每个院落大门上的信中主要内容称: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经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批准,本着“综合服务、平等协商、居民自愿、整院改善”的原则,试点片区试点院落居民住房改善。
信中称,目前已建立五个居民住房改善工作分指挥部,将逐步在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辖区各社区征求居民住房改善意愿和建议。在试点期内,按照试点片区居民住房改善政策及程序,接受试点片区之外居住改善意愿强烈居民的预申请登记,并针对其中居住条件特别困难并符合试点片区住房改善政策条件的居民,在试点片区剩余安置房源范围内签订住房改善协议。
外迁人口一至两成
记者从什刹海地区住房与环境改善项目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总指挥部)了解到,本次住房改善方案涉及的范围是北起鼓楼西大街,南至平安大街,西至前海东沿及鸦儿胡同15号院西侧路,东至地安门外大街东侧西城区辖区内沿街建筑。上述范围以外的什刹海街道办事处所辖独立门牌自然平房院落居民或单位具备申请人资格的可参照本住房改善方案规定提出住房与环境改善申请,与实施单位协商疏解事项。
总指挥部表示,本次什刹海地区居民住房改善政策是在保留原住民的基础上,适度展开人口疏解外迁工作,外迁疏解人口比例在10%-20%之间,疏解工作完成后,原住民将作为老北京文化保护的一部分长期留居本地。
释疑
是否属强制拆迁腾退?
以自愿申请为基础
总指挥部:什刹海地区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建设原则上不能进行大拆大建,因此该区域不会采取拆迁的方式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本次什刹海住房与环境改善以试点院落为基本单位,须征得本院全体居民同意后方可进行整院改善。这次住房与环境改善不是拆迁,是在居民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展开平等协商。
腾退院落用来做什么?
建院落或公共设施
总指挥部:后续肯定还是建设修缮四合院,也可能建设一些公共文化设施,传承老北京文化。这些还有待研究。
此外,此次改善住房工程只是针对居民居住的胡同院落,不涉及文保场所。
安置居民的房源在哪?
落户昌平区回龙观
总指挥部:本次住房与环境改善试点院落提供昌平区回龙观融泽嘉园安置房源,周边有配套的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鉴于目前西城区重点项目多,对接安置房源需求紧张,经多方协调,在回龙观融泽嘉园调配了100套房源作为本次试点院落安置房,不能确保满足所有申请人的房屋安置需求,故采取“先签先选,选完为止”的安置原则。安置房源使用完毕后,申请人不能选择房屋安置方式。
不想走的居民怎么办?
可平移到其他院子
总指挥部:我们提倡的是整个院落的整体修缮工程,如果一个四合院内大部分居民不想走,就无法进行修缮,这部分尚无计划。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院子的大部分居民都搬走了,只剩下一两户,这种情况下,这一两户居民可能需要平移到其他院子,和其他院子里不愿走的居民共同居住。
回访
居民期待告别公厕
居住在德内大街四环胡同的高小英(化名),已经报名申请住房改善工程,高小英正期待开发商对房子面积的审核考察,同时也期待院子内其他10多户居民都能同意搬走。
高小英姐妹兄弟三人,如今都已五十出头,他们从小长在什刹海边,前两年80多高龄的父母先后去世,高小英一个人居住在这座老房子中。按照高小英拿出的房本面积显示,这个房子的面积只有15平米,也就是说按照7.5倍的补偿标准,她至少能选择一个两居室,还有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当然,这个房子要兄弟姐妹平分。”
走进四环胡同,放眼望去,10多辆面包车停在过道上。“你看,这胡同内根本就没法进人,都是四环菜市场的批发商拉货的小面包车”,高小英抱怨着胡同的脏乱差,“我们家算好的,你看院子里其他那几家,厨房都是后搭的,夏天一做饭全院都是油烟。而且岁数大了,上厕所真不方便,一年四季都要往公厕跑”。
如今的胡同内不但电线、水管线老化,而且一到雨天总是漏雨。“院子里有一家,房主早不住这了,出租了,一个10多平米的房子,最多时12个人住”。
不同于高小英的想法,同院的李大爷和老伴快七十了,如今老两口带着小孙子生活在10多平米的小房子里,儿子和儿媳都住在四环外的楼房中,“我们在城里住了一辈子,不想动了,而且孙子就在西城这边上小学,接送都方便。如果能给我们修缮一下房子,我们就没什么要求了。”
前例
大栅栏近六成原住民留下
位于大栅栏的杨梅竹斜街是西城区最早进行腾退改造的街巷,此前,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1700户居民中有近四成搬走,六成“老北京”留了下来。
对于留下来的原住民,西城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合并聚居的办法——平移试点,也就是把零散留在大杂院中的居民,合并到一处院落居住,原先住6户的,这次只迁进4户,富余出的地方,就用来建设公共厨房等生活设施。
腾出来的空间院落,西城区计划一部分建设公共设施,包括便民菜站、公厕等,另外的20多座院落则引进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商业,比如设计师的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以及“北京人家”。
链接·什刹海
什刹海地区文物古迹、历史遗存众多,包括恭王府、醇亲王府在内。在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什刹海的胡同享誉国内外,其中著名的有鸦儿胡同、三不老胡同、棉花胡同、花枝胡同、大金丝胡同、小金丝胡同胡同、刘海胡同、银锭桥胡同、南官房胡同、北官房胡同等等。(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