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密集处理对华间谍活动
专家:军事情报已成主要窃取对象
导读:8月4日,新华社报道,一对加拿大夫妇因涉嫌从事窃取我国家军事和国防科研秘密活动,被辽宁省丹东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审查。“在这个世界上,间谍活动没有一分钟停止过。”有专家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不见得是电影中“007”一样的身手矫健,很有可能就是身边的普通人,或是躲在电脑屏幕后面的信息搜集者。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我国密集公布对华间谍活动处理情况
就在加拿大夫妇事件不久,新华网又公布了一起哈尔滨某高校航天专业硕士为境外情报人员搜集提供内部资料的泄密案。
而三个月前,广东省破获了一起境外间谍机构通过网络策反境内人员案件的消息被披露出来。据中新社报道,案犯李某因泄露机密级军事秘密13份、秘密级军事秘密10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他主要策反大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并定期付给他们数百到数千元的酬金。
一时间,有关外国对华实施间谍与泄密案件的审理频频见诸报端,有媒体评论称“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中国历来都是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间谍活动的目标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媒介方式的出现,获取情报信息的途径变得多元。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育,中国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不小心就可能被外国间谍利用。
“间谍不是战争年代的专有”,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军备控制与防扩散中心秘书长洪源在接受北青报采访时表示,人们需要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间谍活动“没有一分钟停止过”,是现代民族与国家间斗争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做出正常的反应和正确的对待”。
网上获取情报用上“激将法”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新的、常见的间谍手段与窃密工具。洪源说,隐藏在网络背后的间谍都非常专业,他能够从蛛丝马迹中看出问题,善于汇总和归纳。任何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情报,“这需要我们在网络空间上有保护意识。”洪源说。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财色相诱的传统间谍手段显得代价高昂。《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报道称,由于中国的互联网正处在一个普及阶段的大规模扩张时期,所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跟不上。不少境外情报部门正是看准了这一点,频频部署刺探行动。
一些境外间谍会通过“激将”的方式,不断从各大论坛、军事网站以及网络聊天中刺探情报。例如,在网上发布的“某某部队不堪一击”、“某型装备性能较差”的网帖背后,可能就有间谍希望引诱部队官兵发帖回击中发现部队真实情况和装备性能。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有国外谍报机构声称,在该国获得的情报中,约80%来自公开信息,而其中又有近一半信息来自互联网。中国国家安全部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已抓获的间谍中60%的间谍承认一些重要情报是在网络社区中获得的。
国家保密局贴公告接受举报
“间谍与反间谍的斗争,世界各国无一幸免,”洪源告诉北青报,中国在反间谍方面一直有所部署,“我们早就有反间谍机构,国家安全部、保密委等”,与此同时,中国也出台了《保密法》。他表示,随着间谍扩展到网络,反间谍的组织行为与立法行为也会扩展到电磁空间。
一直以来,军事秘密都被看做是核心的情报内容。“不该说的秘密不说,不该看的秘密不看,不该带的秘密不带”等十条保密守则是中国军人都掌握的话语,军人使用手机、出境等行为也受到严格限制。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该法同步修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新条例从2011年5月开始实施。其中对网络涉军信息做了明确限制。
此外,北青报记者还查阅发现,为了应对网络泄密,国家保密局从今年4月起在网站首页长期张贴公告,凡发现在互联网上刊登、传递、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均可向国家保密局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