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差额选举湖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发生了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一届市人大代表几乎全军覆没。这起“人大制度建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破坏选举案发出了强烈警示: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此案的严重性、危害性,深刻反思此案发生的原因,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惊天之案
发生在衡阳的破坏选举案,涉案人员之多、涉案金额之大,令人震惊。在中央直接干预和湖南省委大力推进下,一场彻底的清查风暴迅速展开。
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衡阳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差额选举湖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发生了以贿赂手段破坏选举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一届市人大代表几乎全军覆没。
衡阳市当时当选的76名省人大代表中,有56人送钱拉票,金额总计1.1亿余元,人均送钱近200万元,这还不包括平时请客吃饭的钱。全部参会的527名衡阳市人大代表中,有518名收受钱物1亿余元。
衡阳市人大的大会工作人员参与收受与分发钱物,68名大会工作人员收受钱款共计1001万元。
包括时任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在内的衡阳一大批党员干部,在案件中严重失职、渎职、违纪,人数近500人……
破坏选举黑潮下,庄严肃穆的选举殿堂被亵渎,“人民代表”的神圣称号被玷污。
2013年4月初,被一些力量试图捂住的衡阳破坏选举案的盖子,终于在中央直接干预和湖南省委大力推进下被彻底掀开,一场彻底的清查风暴迅速展开。
政风之乱
破坏选举案萌生的根子,出在衡阳当地政风不清、官风不正,官商沆瀣勾结,政治生态恶化。
衡阳到底怎么了?在这块土地上,为何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公然挑战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惊天大案?
酷暑骄阳下,在衡阳街头,不少干部群众谈到破坏选举案时仍然心带寒意:“破坏选举案就是一个大脓包,它是这么多年衡阳政治生态恶化、干部作风腐化的集中爆发。”“衡阳的干部作风再不抓,吏治再不清明起来,不出破坏选举案,也会出别的大问题。”
“在衡阳,只要你傍上了大官,事就好办;只要你肯花钱,为你办事的官就好找。”一位当地的企业家如此总结衡阳官场曾经的“病态”,“以前在衡阳投资办企业、开矿山,如果不跟当地的大小官员搞好关系,吃拿卡要的麻烦就会不断。”
据调查,近些年来,衡阳官员中打牌赌博、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参股企业等情况十分突出。有的区县政府与开发商合作建设小产权房,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一些群众被拆迁了若干年还没有安置好;有的地方低保金不是全部用于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而是常常被基层干部的亲属、关系户瓜分;在不少政府机关,“吃空饷”情况十分严重……
干部作风的腐败、政治生态的恶化,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严重破坏性因素。十几年来,衡阳在湖南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一再下滑,从稳居前3强逐步沦落。一些原本有意愿到衡阳投资的外地客商,惧于当地名声在外的官场腐败和不良政务环境,而把企业改到了长沙、湘潭等地。
经济社会问题的一再累积,反过来又使得衡阳本已不堪的政治风气更加浑浊。
衡阳市人大机关是此次破坏选举案“重灾区”。在查处风暴中,衡阳市人大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几乎被“一锅端”,成为衡阳市人大机关自组建以来的最大政治耻辱。
“这个重大耻辱,集中反映了政风之乱不仅给衡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危害,更给政治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一位老干部对记者痛心疾首地说。
说起衡阳市人大机关的问题,胡国初这个名字是避不开的。这个已经被判刑的衡阳前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职5年间,是衡阳各级贿选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样的不良土壤上,生长出了破坏选举案这朵“恶之花”,是偶然中的必然。
选举之伤
当破坏选举案发生时,衡阳主要领导玩忽职守,一些党员干部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参与其中。
破坏选举案发生时,衡阳党委、纪委都在干什么呢?谈起一年多前的场景,衡阳百姓和一些党员干部一致用了一个词:玩忽职守。
时间回到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1月3日,在这混乱却关键的7天里,面对逐渐升级的贿选,当时的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换届领导小组组长童名谦以及衡阳市委采取的办法是:不听、不管、不查。
在选举开始阶段,贿选开始冒头,有干部建议童名谦立即采取措施,实行三个一:罢免一个代表、抓一个人、开一个会,整肃选举秩序。童名谦和市委没有回应。
在选举期间,贿选全线升级,有些作为省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官员承受不了巨额贿选金额压力,向市委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反映贿选问题,有的甚至提出退选。但情况反映到童名谦这里,市委还是没有行动。
对于当时的情况,时任衡阳市纪委书记的肖斌及纪委主要领导其实很清楚,但就是视而不见。“当时的纪委本身就腰杆不硬、队伍不纯,它怎么可能去查去管?上一任纪委书记任内,就有8名领导干部子女不用考试直接‘调’进纪委。与当地官员的关系盘根错节,纪委只能选择装聋作哑。”一名当地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
因为在案中违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副秘书长说:“如果当时党委、纪委及时出面查处,不可能酿成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就可以避免很多干部犯错误。但是当时整个衡阳像处于真空状态一样,没人管。”
民主之痛
在衡阳,一段时间选代表变成了官员和老板的“投资游戏”,形成了一条“投资回报”的利益链。
记者在衡阳采访时,不少干部谈道,衡阳发生性质如此严重的破坏选举案,有种种因素促成,但最重要的是严重的民主意识淡薄以及缺乏基本的法律敬畏感。
2003年,衡阳贿选人大代表就开始露头,到2007年至2008年开始蔓延,直到2012至2013年演变成大面积、多层级的贿选行为。一些代表当上县代表时花了钱,因此给市代表候选人投票时也要收钱。以此类推,层层加码,逐步形成了一条“投资回报”的利益链。
此外,衡阳破坏选举案一个重要环节是在确定代表结构时“狸猫换太子”。列入省人大代表候选人的93人中,竟有44人为各色老板。这些老板大多以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农民身份成为候选人。以工人身份当选的15人,没有一人属于一线工人。以农民身份当选的13人,除了3人为农村党支部书记外,其余均为老板。
据了解,在衡阳当地一些老板的眼中,花钱当人大代表俨然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在人大工作了30多年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傅学俭一语道破天机:通过花重金当上了代表的这些老板,在融资贷款、申报项目、纳税上都容易享受到优待,工商、公安部门要查办这些人也有所忌惮,“但这些人中很多人连基本的代表法律常识都不懂,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还有部选举法。”
警世之钟
对衡阳破坏选举案的严肃查处再次有力地表明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在依法治国纲略下,中国必将以更大的力度和决心对包括贿选在内的各种腐败犯罪“零容忍”。
对中央坚决查处衡阳破坏选举案,海内外舆论一致认为,这充分反映了中央彻底惩治腐败的决心。衡阳当地群众更是一致拥护。
不少在案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衡阳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自己受到了处理,但对中央下决心查处这件事却同样感到欣慰,“必须对贿选这样的腐败狠狠踩一脚刹车了!希望通过查处这个案件能换来衡阳的风清气正”。
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王学杰等多名专家指出,“贿选这种腐败的影响和恶劣程度要比很多贪腐案件严重,它挑战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严重危害到党的执政安全,必须下最大的力气、最大的决心根治!”
离开衡阳时,一位晨练的长者告诉记者:“只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衡阳就会有希望,湖南就会有希望,中国就会有希望。”
(原标题:政风不清滋生衡阳贿选案)
(编辑:SN098)文章关键词: 湖南贿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