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房屋倒塌或损毁,村里断电未断水,食物短缺,进出道路中断……为保证安全,龙头山镇银屏村的101户、301名受灾群众震后通过溜索过江这一“快捷”方式滑到巧家,被安置在了一江之隔的巧家新店镇渭姑村大河坝安置点。如今,地震已过去半个月,他们在安置点近况如何?17日,晚报记者专程驱车前往探访,从巧家县包谷垴乡一路翻山越岭,花了8个半小时才抵达。
安置点前,一块写有“两岸一家亲”的标志牌非常特别。据介绍,吃过午饭后,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大多赶回家去采摘花椒,清理废墟里的物品,以此减少自家损失,所以安置点白天人很少。记者在“帐篷食堂”看到,里面有鸡蛋、茄子、豇豆、小瓜、海带、土豆等。几名留守的银屏村村民得知记者来意后,很快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能吃饱,刚开始是救援官兵给我们做,现在是自己做。每天都有肉吃,但如果肉菜还能再多点就好了!”“安置点的人对我们没得说!生活上差点什么,他们二话不说都给我们想办法。”
“你们遇到什么事情要找谁反映呢?”记者问他们。
“龙头山镇政府在这边(安置点)专门派人和我们对接,有什么事就去找他!”
村民所说的这个专门派过来的人就是石志军,他是龙头山镇司法所的一名干警,在大河坝安置点他负责协调安置点内居住的鲁甸受灾群众的相关事务。
巧家县新店镇镇长王红祥告诉记者,目前,渭姑村大河坝安置点除了安置大量鲁甸受灾群众外,还安置了巧家当地受灾群众77户,262人。
在物资分配方面,新店镇也是尽量优先满足鲁甸来的受灾群众,在初期救灾物资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不仅很快调配来100多顶帐篷,渭姑村村民还自发为他们捐献被子、碗筷等物品。
银屏村村民告诉记者:“在安置点,大家对我们都很好,眼前困难算是渡过了。下一步要开始自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能重建美丽家园。”(春城晚报 特派记者 易科彦 通讯员 何翠 李玲 摄影报道)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